治療胃潰瘍的四個地方偏方

          發(fā)布時間:2016-02-27   來源:中華康網   

          胃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潰瘍病。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醫(yī)生有時難以區(qū)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土家族偏方:

          蚤休20克,鮮豬肚1只。用法:在豬肚內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緊豬肚兩端,再加水及鹽,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藥渣,喝湯食肉。每隔4天用1劑,連食一個月左右。說明:此方有消腫散瘀、清熱愈瘍之功效,可加速潰瘍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間應用較廣。

          維吾爾族偏方:

          小羊羔腸子適量。用法:將小羊羔腸浸泡、洗凈、翻開,用玉米粉外撒。翻轉羊腸,放適量油鹽煮食。每天3次,連食1個月。說明:此方系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牧民所獨用,對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療效顯著。所用羊腸取自6個月左右的綿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腸。

          土家族偏方:

          蚤休20克,鮮豬肚1只。用法:在豬肚內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緊豬肚兩端,再加水及鹽,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藥渣,喝湯食肉。每隔4天用1劑,連食一個月左右。說明:此方有消腫散瘀、清熱愈瘍之功效,可加速潰瘍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間應用較廣。

          彝族偏方:

          韭菜白300克、鮮蜂蜜250克、鮮豬油200克。用法:將前一味藥烤干研粉,后兩味拌勻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連用1~周。說明:彝族民間喜用此方治療胃炎、胃潰瘍等病,具有潤護胃腸、增食欲、通便秘之效。瑤族偏方:野蕎麥根90克,豬骨頭適量。用法:燉服,每天1劑,連服7天,此后每隔兩天服1劑,連服1~3周。治療胃潰瘍效果頗佳。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四大注意事項可延長胃潰瘍患者壽命 
        疾病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不管是誰,不管是什么地位都不希望自己會得病,因為得病了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不但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也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江门市| 施秉县| 聂荣县| 信阳市| 平泉县| 大丰市| 阜南县| 九龙坡区| 特克斯县| 海宁市| 玉环县| 咸丰县| 东兰县| 渝中区| 马龙县| 博客| 会理县| 鱼台县| 平顶山市| 汤阴县| 神池县| 云阳县| 肇东市| 彩票| 遂川县| 高雄县| 彭山县| 和林格尔县| 连州市| 冀州市| 沙洋县| 定西市| 沈阳市| 德州市| 江陵县| 商水县| 仁怀市| 太白县| 雷波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