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膽汁反流性胃炎治療經驗(轉載)

          發布時間:2016-01-19   來源:中華康網   

          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很多見,是由于胃排空延遲,胃腸道運動障礙,胃、十二指腸、膽囊的運動協調失常,幽門松弛所致過多的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損傷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等炎癥性改變。胃鏡顯示胃黏膜充血、水腫,可見多處小糜爛灶,幽門口見黃色膽汁反流,十二指腸球部黏膜可見明顯充血、水腫。病理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特征。患者表現上腹部灼熱疼痛或痞脹、噯氣、食欲減退,或消瘦、貧血、腹痛、腹瀉等。西藥治療見效快,但難以根治。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屬中醫學的“胃脘痛”、“腹脹”、“痞滿”、“嘔吐”等范疇。  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陳寶貴臨證經驗豐富,擅長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他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是脾胃氣虛、動力不足、正蠕動無力、幽門關閉無力、虛則氣逆、升降失常,而氣虛是本病的主要矛盾。脾胃虛寒、久病血瘀、肝郁氣滯等則是伴隨的病機和癥狀,應該屬標。本病以胃脘部灼熱、疼痛、痞脹、噯氣、嘈雜、納差、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或伴心煩易怒、情志不暢、脈細弦為辨證要點。  

          據上述病機,陳寶貴每用健脾益氣之中藥以治其本,治愈率大大提高。陳寶貴認為,該病治以補氣健脾、理氣降逆、疏肝利膽。藥用:黨參、黃芪、茯苓、山藥、白術、白芍、沉香、厚樸、枳實、佛手、川楝子、甘草等。黨參、黃芪補氣健脾為君藥;茯苓、山藥、白術健脾祛濕,以防濕困脾胃、脾氣更損,為臣藥。為防治膽汁反流,用沉香、厚樸、枳實止逆,溫中下氣暢降脾胃之氣而化濕除滿;佛手、川楝子、白芍理氣疏肝、利膽而柔肝,共為佐藥。  

          此外,膽汁反流性胃炎確有部分患者精神、情志方面癥狀較重,故予以理氣止痛、疏泄肝膽、消除誘發因素而治其標。  

          患者情志波動較劇烈時,加郁金、合歡皮;反酸甚者加烏賊骨、瓦楞子;痛較甚者加元胡;納差者加焦三仙;胃陰不足者加麥冬、玉竹、石斛、太子參;久病血瘀者加桃仁、丹參;胃鏡顯示胃黏膜糜爛或紅斑者加白芨、大黃粉;出血者加三七粉、白芨粉、云南白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加川連、公英;合并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及異型化生者,加三棱、莪術、桃仁、炙山甲等。  

          典型病例  

          案1  王某,女,56歲,膽汁反流性胃炎、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病史5年。平素易怒,每于情緒波動后出現胃脘部灼痛、反酸,噯氣得舒。今因家庭瑣事致胃病復發,胃脘部痞滿不適,燒心反酸,喜按喜揉,口干口苦,大便不暢,舌紅苔薄黃膩,脈弦。  

          處方:黨參10克,山藥15克,白術10克,白芍15克,厚樸10克,枳實10克,佛手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烏賊骨15克。水煎服,每日3次。  

          7劑后復診,諸癥大消,仍有大便干結難解,舌紅苔薄膩,脈弦。前方去烏賊骨,加大黃,再予7劑病愈。  

          案2  時某,男,77歲,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病史10余年,幽門螺桿菌陽性。平素納差,消瘦乏力,聲低言微,常覺胃脘部痞悶、呃逆,食多則吐,且伴吐酸水,口干但不欲飲,舌紅苔剝,脈細。  

          處方:黨參10克,太子參15克,黃芪15克,山藥15克,白術10克,麥冬10克,玉竹10克,沉香5克,焦三仙各10克,黃連6克,桃仁1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溫服。  

          10劑后患者自覺納食好轉,予上方續服。后患者自覺胃脘部不適好轉,自行將上方做成丸藥長期服用,一年后隨訪訴無明顯不適。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認識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亦稱堿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產生炎癥、糜爛和出血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应城市| 鄂托克旗| 抚宁县| 东至县| 定州市| 盐津县| 苏州市| 滨州市| 略阳县| 岳普湖县| 年辖:市辖区| 花垣县| 丹凤县| 泽州县| 探索| 龙井市| 乌拉特后旗| 泌阳县| 德化县| 安庆市| 长治市| 马公市| 平昌县| 会理县| 卢湾区| 司法| 中西区| 剑阁县| 菏泽市| 西城区| 兴业县| 浮山县| 安多县| 虹口区| 遂平县| 汉寿县| 仪陇县| 新河县| 嫩江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