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神經內科專家:腦出血后遺癥舌癱、球麻痹(構音

        49歲

               2006-03-06 18:38      瀏覽7268次
          病情描述:
          尊敬的神經內科專家:我于04年12月突發腦出血,頭顱CT顯示左側外囊出血,一個多月后出院時CT顯示左側腦室略受壓。當時右側肢體肌力已恢復,但右中樞性面癱、舌癱(舌頭偏右邊),構音不清(講話含糊不清),偶爾飲食、飲水嗆咳。右手小指、無名指,經常冰涼、捏著痛;右腳大、二、三個腳趾經常感覺痛。其它正常。血壓長期比較正常,偶爾達到135/90。現在監控并用藥安 博維(厄貝沙坦)。有的醫生說我可能是腦血管畸形或腦血管瘤什么的。不用長期吃降壓藥。 我原是大學教師,女,49歲,因病失業。雖不敢奢望重回講臺,也希望能與人正常的溝通與交流,種種后遺癥中主要是舌癱和構音不清(講話含糊不清),我想問一下,這個病現在能治好嗎?問西醫說沒辦法,中醫針灸行不行?有無治好的先例?謝謝您在百忙中答復我的問題! 05年4月,我曾找中醫看過一段,但沒有很明顯的效果。一年多了,也找不到別的辦法,我已重新找中醫扎針灸,配合中藥,但中醫說不能打包票能治好。現在已經治了一個半月了,花了數千元,仍無明顯效果,我該怎么辦?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這種病的康復是有先例的,最好的情況完全恢復,建議你采用最新的干細胞法,傳統針灸也有一定的療效,但要長期堅持,一談到長期就很困難,所以還是考慮新療法。

          閻靜

          住院醫師 已幫助 697678
          2006-03-06 17:47
        向TA提問

        有用(6)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腦卒中是一組急性腦血管病變所引起的一種局限性神經系統疾患。腦卒中的腦血管三種基本病變: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 一、病因及主要危險因素 腦卒中的病因主要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而心臟病、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病、腦血管瘤、糖尿病等也是本病危險因素。 二、健康教育行為指導方案 1、本病診斷要點: ⑴突然發作的神經系統局限性運動,感覺和語言障礙,直至深昏迷意識障礙等各種不同征象。 ⑵常伴有頭疼、嘔吐或驚厥。 2、患者的搬運: 腦卒中一旦發生,不論在任何場所,首先要讓患者安靜躺臥,解開衣領,使頭部后傾,下顎抬高來保持呼吸道通暢。不要隨意搬動改變病人體位,避免給患者各種不良刺激,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3、腦卒中患者要緊急搶救,早診治,一旦生命體癥平穩要盡早進行康復訓練。 4、腦卒中后偏癱康復治療方法是通過應用神經生理及運動模式,加強肌力,包括患側恢復和健側的代償,防治并發癥,減少后遺癥,調整心理狀態,促進功能恢復,充分發揮殘余功能,以爭取達到生活自理,回歸社會。 5、急性期康復治療: 應以臨床搶救為主,在不影響臨床搶救的前提下,主要通過護理、按摩、被動運動(切忌粗暴)及臥床時肢體應置于抗痙攣的體位等措施來預防褥瘡、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關節痙攣、變形(如肩關節半脫位、肩—手綜合癥、足下垂等)等并發癥和繼發性損害發生,同時為下一步功能訓練作準備。 6、恢復期康復治療: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腦出血2—3周,腦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識清醒,無進行性卒中表現,生命體癥穩定了便可進行康復訓練應按照人類運動發育時的歸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順序進行。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強度由低到高順序進行,運動方式由被動、輔助到自主運動順序進行。順序如下; 床上移動翻身→坐位→坐位平衡→雙膝立位平衡→單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樓梯。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應強調的是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軟弱肌力訓練。訓練中應包含患側恢復和健側代償。 ⑴床上訓練: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動體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訓練,上下肢活動(例如為端正骨盆,在床上進行單側和雙側橋式運動)以及洗漱、穿衣、進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訓練: 先從半坐位(30度40度角)開始逐漸增加角度、次數和時間→從床上坐→床邊坐→椅子或輪椅坐。 因患者坐位時,不能控制,常向患側偏斜,接著應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從無依靠不能坐穩→軀干向不同方向擺動能坐穩→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能坐穩。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訓練: 先作站立準備活動(如坐位提腿踏步,患側下肢肌力訓練等,有條件可利用站立床訓練),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間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訓練,要達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訓練: 步行是偏癱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環。先作步行前準備活動(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擺動、踏步、負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間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訓練中應強調,必須注意改善步態訓練。 扶拐步行步態有三種: ①手拐先前伸著地,患足邁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邁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時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臺階訓練:開始應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則進行訓練。 ⑹復雜步態訓練:如繞圈走,轉換方向走,越過障礙走等。 ⑺上肢及手的功能對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關節活動恢復較好,手精細動作恢復較慢,需要強化訓練。 訓練內容: ①關節活動度訓練:各關節功能活動訓練,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活動強化訓練,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及精細動作訓練。 ②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穿衣、洗漱、梳頭、進餐、寫字、握物等動作訓練。 ③回歸社會職業訓練。 7、預防: ①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戒煙戒酒。 ②防治高血壓、肥胖癥。 ③保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圍。

          譚迎春

          副主任醫師 已幫助 697425
          2006-03-06 19:39
        向TA提問

        有用(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新乡市| 修文县| 泊头市| 馆陶县| 双桥区| 永修县| 炉霍县| 紫云| 昌邑市| 灌阳县| 得荣县| 磴口县| 临漳县| 多伦县| 基隆市| 通辽市| 大连市| 甘孜| 仁布县| 康定县| 安仁县| 抚松县| 开鲁县| 德江县| 滕州市| 新源县| 江达县| 淮南市| 教育| 宁乡县| 磐石市| 四川省| 互助| 炎陵县| 南华县| 邢台县| 大田县| 巴东县| 桂平市|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