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膀胱炎主要是以慢性膀胱炎最為常見,并且,慢性膀胱炎其病情并不單一,其可以分為多個類型,因此,在治療上,確定患者的病情類型是治療的重點,下面就臨床上幾種常見的膀胱炎類型進行總結,以便患者對于膀胱炎有一定的了解:
1.濾泡性膀胱炎(follicularcystitis)本病常見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鏡可觀察到小的灰黃色隆起結節,常被炎性粘膜包圍,但有時在結節間亦可看到正常粘膜。病變常見于膀胱三角區或膀胱底部。顯微鏡檢發現在粘膜固有層內有淋巴細胞濾泡組成的結節,需與腫瘤作鑒別。治療是控制感染,對癥處理。
2.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litis)膀胱粘膜水腫,其中有腺樣結構增生,并有許多炎癥細胞浸潤。患者以中年女性為多見。治療應用抗菌藥物,并需去除發病因素。
3.氣性膀胱炎(emphysematous cystitis)少見。常在糖尿病患者發生。由于在膀胱壁內葡萄糖被細菌(變形桿菌)侵入后而有發酵導致粘膜的氣性外形。抗菌藥物治療后氣體即消失。
4.壞疽性膀胱炎(gangrenous cystitis)這是膀胱損傷的一少見結果。嚴重感染時可見膀胱壁膿腫與壞死。有的病人在整個膀胱壁有壞疽性改變,需作恥骨上膀修造瘺和抗菌藥物沖洗。
5.結痂性膀胱炎(incrusted cystitis)常見于女病人。這是由于有尿素分解細菌感染,使尿液變成堿性,從而促使尿液內無機鹽沉淀于膀胱底部,呈片狀、黃白色、堅硬扁平或略隆起的病變而被炎性粘膜所包圍。當沉淀的物質被揭去時,下面的粘膜極易出血。酸化尿液與控制感染后沉淀物常消失。可用氟啶酸、氟哌酸、吡葉酸等治療。
6.化學性膀胱炎(chemical cystitis)靜脈注射環磷酸胺可使該藥物代謝產物在肝內形成從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嚴重的膀胱炎。膀胱上皮發生潰瘍。在粘膜固有層的毛細血管擴張,因而發生出血。嚴重的可使膀胱粘膜固有層和肌肉纖維化變導致膀胱攣縮和膀胱輸尿管回流。這種膀胱炎治療困難,有時需用膀胱擴大手術和輸尿管再植手術。
7.放射性膀胱炎(radiocystitis)膀胱接受放射線數月或數年,劑量超40~65Gy(4000~6500rad)即可能出現放射性膀胱炎。血尿為其主要癥狀。病理改變類似環磷酸胺所致的膀胱炎。治療不滿意,與環磷酸胺膀胱炎相似。強的松、維生素E、局部應用硝酸銀和福爾馬林以及電燒灼均無肯定療效。出血時雖用雙髂內動脈結扎亦不易奏效。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雖然膀胱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引起,但是抗菌藥治療對有些類型的膀胱炎的效果并不明顯,或者說是沒有治療的效果,因此,對于抗菌藥物盡量不要服用,以免導致其他情況的引發,對于膀胱炎的治療一定要采取科學專業的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