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盆腔炎中藥外敷方法

          發布時間:2016-02-07   來源:中華康網   

           

           

          

          治療慢性盆腔炎,專家介紹了一種治慢性盆腔炎中藥外敷方法,有患上慢性盆腔炎的朋友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慢性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情遷延所致,病理特點是盆腔結締組織纖維化,甚至形成“冰凍骨盆”,盆腔血液循環不暢,當機體抵抗力較差時,致本病反復發作,很難痊愈。臨床常表現為下腹墜痛、腰骶部疼痛,勞累后加重,月經不調,白帶異常,不孕等,屬祖國醫學之“婦人腹痛”、“瘕”、“帶下”等范疇。臨床上采用中醫藥傳統方法外敷而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上有一定的療效,下面總結如下。

          中藥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資料和方法

          臨床采用120例門診患者,年齡在21~55歲,35歲以下72例,35歲以上48例,病程1個月~15年。根據癥狀、體征、婦科檢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均為已婚婦女,有流產、不潔性生活或生殖道手術史,表現為易疲倦,精神不振、周身不適,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重,白帶增多、色黃、質粘稠、有臭味。慢性炎癥致盆腔瘀血,常有經量增多,卵巢功能損害致月經失調,輸卵管粘連、阻塞致不孕。查體:下腹有深壓痛,反跳痛不明顯。

          慢性盆腔炎臨床婦科檢查:宮頸舉痛,子宮常呈后傾后屈位,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及條索狀或片狀增厚、壓痛,有時可捫及包塊,宮骶韌帶常增粗、變硬,有觸痛。

          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方法:方藥組成有透骨草20~60g,紅藤30g,三棱10g,莪術10g,桃仁10g,紅花10g,昆布20g,皂刺20g,路路通20g,尋骨風15g,伸筋草15g,海藻20g。方藥加減有腰痛明顯加威靈仙20g,狗脊10g;下腹脹滿、冷感明顯加桂枝15g,細辛10g,小茴香10g;經量過多去紅花;附件增厚、有包塊加水蛭10g,土元10g。

          慢性盆腔炎中藥外敷的具體使用法:將上藥用溫開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裝入布袋,縫好,隔水蒸半小時,趁熱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涼后移去(約需半小時),每日2次,每劑藥可用1周,3劑為1個療程,月經期禁用。

          中藥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結果

          療效標準:

          痊愈 自覺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子宮附件無異常;顯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婦科檢查炎性增加明顯消退;

          好轉 自覺癥狀減輕,盆腔炎性增生消退不明顯;

          無效:治療1個療程,癥狀有所改善,婦科檢查盆腔仍有壓痛,盆腔炎性增生無消退。有效率為治愈與顯效率之和。

          治療結果 基本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治療組觀察120例,治愈97例,顯效15例,好轉6例,無效2例(其中1例不能堅持治療)。治愈率80.8%,有效率93.3%。

          小結: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于正氣虛弱、產后血室正開,邪毒乘虛侵入或因房室不節、余血未凈,與邪相搏成瘀,或憂思恚怒,血氣不和,累及胞脈胞絡,傷及任帶,影響沖任功能所致。根據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類中藥,具有抗感染、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內分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該方劑中,用透骨草、尋骨風、伸筋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絡活血,紅藤清熱解毒,三棱、莪術祛瘀行氣止痛,海藻、昆布、皂刺軟堅散結,桃仁、紅花活血祛瘀。臨床觀察發現,用此類中藥熱敷治療,避免了口服中藥的不適與胃腸道反應,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利于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促進炎癥消散吸收。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得了盆腔炎是不是會死啊? 
        盆腔炎是對女性危害最大的婦科疾病。但是不要擔心現在醫學很先進,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不會致死的。現在對盆腔炎的治療手段分為手術治療、物理治療以及西醫治療三種,根據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江阴市| 齐河县| 吴川市| 滨海县| 贵德县| 枞阳县| 南康市| 海阳市| 荃湾区| 内乡县| 新田县| 达州市| 罗田县| 长葛市| 余干县| 松潘县| 吉安市| 阿拉善盟| 阿尔山市| 康乐县| 栖霞市| 房产| 习水县| 寿光市| 武义县| 环江| 桑植县| 洪洞县| 新密市| 台东市| 七台河市| 邛崃市| 鄯善县| 莱芜市| 贵南县| 乌兰浩特市| 襄垣县| 霍林郭勒市| 龙江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