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早產嬰兒不明原因哭鬧要警惕腦癱

          發布時間:2015-01-11   來源:中華康網   

          

          對于早產兒與難產兒來說,發生小兒腦癱的概率要比正常出生的孩子高出很多,因此對這部分嬰兒,其家長在孩子生長過程中更應提高警惕,密切關注其行為舉止,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比如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或過于安靜等)都疏忽不得,都應立即送醫檢查,以免耽誤孩子最佳治療時機。孫成彥功能神經外科團隊功能神經外科孫成彥

          另外,家長需要了解更多的小兒腦癱早期癥狀,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辨識孩子究竟是否有腦癱疑似癥狀:兩三個月齡的嬰兒表現為護理困難,比如換尿布難、嬰兒的肢體不靈活;愛哭鬧或過分安靜。四個月齡表現為拇指內手握拳的異常姿勢。大月齡嬰兒站立時足尖交叉的異常姿勢也是腦癱的癥狀。腦癱還可能出現癲癇、語言障礙、視聽障礙等并發癥。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早產、難產兒家長在發現孩子在坐、立、行等主面的發育落后于同齡孩子時,往往沒有引起重視,只是主觀地認為孩子出生情況與別人不一樣,等慢慢長大了自然會好的,從而貽誤了最佳康復治療期,這種的類似病例在我的門診中遇到過很多,希望廣大患兒家長一定要引以為誡。

          另外,在腦癱患兒得到確診開展康復治療時,也一定要謹記科學治療的原則,必須遵從早期康復訓練―外科手術―矯形治療―術后康復訓練這樣的治療途徑,方能取得理想的康復效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患兒家長甚至包括部分醫務人員,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治療誤區:過份依賴或過份強調其中某一治療手段,忽視了其它治療手段的合理。比如或強調運動訓練可以代替一切,或過度夸大手術的“有效性”,或不分原由地讓腦癱患兒都做高壓氧治療等單一的治療,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目前臨床上所見的小兒腦癱大致分以為痙攣型腦癱、肌張力不全型腦癱、手足徐動型腦癱、共濟失調型腦癱及混合型腦癱等幾類,其中痙攣型腦癱是最典型和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到全部腦癱患者的75%左右。此類患兒常表現為雙下肢為主的痙攣性截癱獲四肢癱瘓;行走、站立困難,走路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態;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射亢進,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語言及智能障礙,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都可以接受FSPR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離斷術)治療,術后配合矯正手術及康復訓練,康復效果更有保證。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本文延伸閱讀
        早產是傳染病嗎 
        由于引起分娩開始的機理尚未十分明了,因此關于發生早產的原因至今仍有許多不明之處。那么,早產的原因都是什么呢?在臨床病歷分析中,大部分的早產原因為:①妊娠高血壓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广西| 文安县| 黎平县| 铅山县| 浑源县| 宣汉县| 鄂伦春自治旗| 邻水| 长顺县| 南木林县| 泊头市| 宝清县| 舞钢市| 海兴县| 彰武县| 杭锦旗| 特克斯县| 榆树市| 和静县| 攀枝花市| 黄龙县| 吉首市| 乐亭县| 灵山县| 金门县| 安塞县| 沂南县| 无极县| 永新县| 治多县| 诸暨市| 山丹县| 垦利县| 昔阳县| 德格县| 黑水县| 澳门| 宜都市| 黑山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