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產要注意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以往被稱為“晶狀體后纖維增生癥”,是發生于早產兒和低體重兒中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病變,多與接受氧治療等因素有關,早產兒尤其是伴有低體重兒吸入高濃度氧氣后容易發生一種視網膜毛細血管發育異常化的雙側性眼底病, 表現為視網膜缺血, 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視網膜病變, 重癥者可引起視網膜脫離而導致永久性失明。ROP是世界發達國家兒童失明的首位原因。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早產兒存活率不斷提高,ROP發生率也隨之上升,由此造成的失明兒童數量逐漸增多,應當引起廣泛的重視,孩子家長也應當普及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白大勇
歷史背景:20世紀40年代后,給予新生兒高濃度的氧氣治療,曾提高了早產兒的生存率,但卻使大量的新生兒因晶狀體后纖維增生癥而失明。20世紀50年代, ROP已成為美國和世界發達國家兒童致盲的首要疾病。20世紀60年代,在眼科醫師的強烈呼吁下,美國政府強行削減氧的使用,使ROP發生率下降。嚴格限制吸氧曾使ROP近乎消失了25年,但早產兒卻因呼吸窘迫綜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ome , RDS) 重新導致死亡和其他器官的傷殘,如腦性癱瘓等大量增加。為解決這一嚴重影響早產兒生存質量的問題,做好ROP的防治工作,盡量減少ROP的發生,中華醫學會特制定《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供臨床應用,規范用氧和規范的早產兒視網膜篩查可以有效的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并及時避免因ROP引起的失明。
ROP的國際分類 病變部位分為3個區。
1區:以視乳頭為中心,以約2個視乳頭至黃斑距離為半徑畫圓;2區:以視乳頭為中心,以視乳頭至鼻側鋸齒緣為半徑畫圓,即1區以外的環形區域,鼻側至鋸齒緣,顳側約在赤道部;3區:2區以外剩余的部位。早期病變越靠近后極部,進展的危險性越大。
病變分期 病變分為5期。
1期:在顳側周邊有血管區與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2期:分界線隆起呈嵴樣改變;3期:嵴上發生視網膜血管擴張增生,伴隨纖維組織增生,胎齡35周時屬高發期,增生明顯;4期:纖維血管增生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先起于周邊部,逐漸向后極部發展;ROP的治療對3期視網膜病變超過5個鐘點或累積8個鐘點范圍,合并Plus病者,及時進行激光或冷凝治療,可終止病變的進展,使患兒視力正常發育。1~4期病變,患兒無異常表現,不易被家長察覺,常延誤治療;3~4期病變僅數周時間,病情發展迅速;如果患兒的病變進展至4期,視力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進入5期后,手術的成功率很低,僅能使患兒保存光感或很低的視力。所以稱ROP的治療有一個“時間窗”,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將永遠不會再獲得正常視力。
孩子早產,有些家長不明白或者不愿意給孩子早期做檢查,因此,通過以上介紹,家長心里一定要有數,定期篩查眼底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千萬不可錯過了給孩子的治療機會。為了給孩子一片光明,也需要家長充分理解和配合。
ROP圖片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區示意圖
A 表示右眼 B表示左眼
ROP眼部圖片
ROP3期 嵴上可見纖維血管增殖
ROP5期 ROP引起的白瞳癥
ROP靜止期 可見劃界線
ROP后遺癥
ROP后遺癥
激光光凝后的ROP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