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的癥狀:早產兒如何進行治療和康復

          發布時間:2015-04-06   來源:中華康網   

            根據數據調查,大約半數腦癱兒為早產兒,并且另有數據表明,每100個早產兒中就有約3人被確診為腦癱,從而出現腦癱兒的癥狀。而一項醫學研究也發現,24到32周這一個階段出生的早產兒是最容易發生缺氧缺血的,所以就有可能因為大腦的缺氧缺血從而導致孩子發生腦癱。

            所以要預防小兒腦癱,除了做到加強孕期保健、做好產前檢查、孕期胎兒及高風險檢測以及避免孕期感染或其他疾病狀態之外,對于腦癱高危兒一定要加強定期隨訪與發育監測。出生時早產者,半歲內最好每月檢查一次,半歲后每2個月檢查一次,直到正常行走或會說話以后。檢查結果有異常的應該做好系統干預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成長。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趙海康

            另外,要降低早產兒發生腦癱的風險,我們也要重視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訓練。這些腦癱康復措施都能更好的促進早產兒的大腦運動機能發育,而且嬰兒年齡愈小、腦發育愈快,腦部受損傷后其康復能力也會愈強,從而造成的孩子出現腦癱兒的癥狀越少。

            1、按摩:由于皮膚和大腦在發育上存在同源性,通過適度按摩,能對寶寶大腦產生良好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如果同時進行捏積(每天2次,每次5~10分鐘),還能增進早產兒消化功能,增加體重,并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2、被動體操:給6個月以前的寶寶做被動體操,其實就是幫他動動胳膊和腿,每天練習10分鐘,不但可以使寶寶的四肢靈活起來,還能促進其運動發育。最新的近紅外光譜技術證實,進行被動運動時,新生兒相應的腦區血流量增加,總血紅蛋白上升。這種變化對促進寶貝腦的發育和損傷的修復是十分有利的。

            3、主動運動:這些訓練應該依據孩子的生長逐步進行。滿40周的嬰兒可進行俯臥位抬頭訓練;寶寶3~4個月時可進行翻身訓練、平衡訓練及抓握訓練;坐位訓練從早產兒5~6個月開始進行;7~8個月時可以進行爬行訓練,前提是寶寶已經學會翻身;9~12月期間可以對早產寶寶時行扶站、扶走和獨走訓練。

            對于早產兒一定要加強護理,出生后應進行一系列的運動訓練,以降低腦癱發生的風險。當然,部分早產兒仍無法避免小兒腦癱的侵襲,一旦病情得到確診之后,系統康復與外科手術應齊頭并進,互相緊密配合共同開展有效的康復治療。

            在小兒腦癱確診早期(0至2.5歲)必須堅持系統的康復訓練,而一旦年滿2.5歲者,只要符合手術指征就必須由專業醫生開展各種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比如痙攣型腦癱(或是對痙攣僵尸為主的混合型腦癱)患兒:有手及上肢痙攣(僵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能配合術后康復訓練;軀干與四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僅因攣縮所致的步態異常和動力性畸形;下肢痙攣嚴重甚至強直,導致會陰部護理十分困難者,最后能在6周歲之前接受FSPR手術。

            FSPR手術即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離斷術,又稱腦癱一期手術,在脊髓神經刺激儀、肌電圖儀監測下,高度選擇性切斷la纖維,消除肌肉的傳入沖動,減輕肌肉痙攣,已成為解除腦癱肌肉痙攣、改善運動功能障礙最為有效的方法。

            FSPR手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解除痙攣徹底,消除孩子腦癱兒的癥狀徹底,降低肌張力效果好,同時保留感覺功能,可以明顯改善步態,顯著改善肌肉痙攣引起的關節畸形,所以這種手術治療孩子腦癱也逐漸的被大多數的腦癱患者所認可。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本文延伸閱讀
        早產是傳染病嗎 
        由于引起分娩開始的機理尚未十分明了,因此關于發生早產的原因至今仍有許多不明之處。那么,早產的原因都是什么呢?在臨床病歷分析中,大部分的早產原因為:①妊娠高血壓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云安县| 林州市| 新竹县| 北京市| 鹤岗市| 遂宁市| 吕梁市| 崇左市| 石阡县| 玉树县| 木兰县| 固始县| 内黄县| 瓮安县| 巧家县| 隆安县| 桐柏县| 湖州市| 固阳县| 临清市| 隆回县| 武平县| 永修县| 洞头县| 吴忠市| 四会市| 平谷区| 海口市| 玛多县| 瑞金市| 洪雅县| 洪洞县| 岳阳市| 黄陵县| 青海省| 潍坊市| 郸城县| 内黄县| 林州市|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