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在懷孕的期間,如果不能夠有效地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自己出現早產的情況,這不僅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也會對孕婦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幫助患者及時的發現治療,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早產的癥狀表現。
1、下腹變硬
在懷孕晚期,隨著子宮的脹大,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子宮收縮,這時一般不會伴隨有陣痛,經常在夜間出現的比較頻繁,在白天很少出現,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做生理性宮縮,不會發生早產的情況。如果準媽媽的下腹部反復變軟、變硬,且肌肉也有變硬、發脹的感覺,至少每10分鐘有1~2次宮縮,持續30秒以上,而且伴隨著持續陣痛,這種現象就是先兆早產,這時準媽媽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2、陰道流血
孕期出血的原因很多,少量出血可能是流產的先兆,準媽媽在懷孕初期和中期要特別注意,有時宮頸炎癥、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時也會出現陰道出血的現象。如果在懷孕晚期(29周至36周時),準媽媽出現子宮有規律收縮,并伴隨有陰道流血,這時出血量較多,很可能是早產的征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3、羊水流出
準媽媽在懷孕29到36周期間,如果陰道中有一股溫水樣的液體如小便樣,無法控制地慢慢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是早產的征兆。一般情況下是破水后陣痛馬上開始,此時需要把準媽媽的臀部墊高,最好讓她平臥,使用干凈護墊,馬上送醫院就醫。
4、子宮收縮
子宮收縮是早產的典型征兆。在懷孕29周至36周時,如果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而且頻率也很高的話,就可能預示著準媽媽有早產的危險。子宮收縮會造成胎寶寶的頭部壓迫準媽媽的直腸,出現強烈的便意感覺,而當陰道中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者出現出血的情況時,就要盡速就診。但是在懷孕中晚期,準媽媽在體位變化或行路走急的時候會出現子宮收縮但沒什么規律,而且收縮的頻率也不是很高,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假宮縮,準媽媽不必太過于擔心。
5、持續陣痛
在懷孕29周至36周時,子宮收縮頻率每10分鐘2次以上,準媽媽會開始感覺到酸痛,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酸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如果子宮頸的擴張比初次檢查時超過1cm,應該就是早產的陣痛,這時應立即去婦產科就診。
調理
一、預防早產
做好孕婦的心理安慰和解釋工作,因為良好的心理可減少早產的發生;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各種增加腹部壓力的活動及性生活等,以免誘發宮縮;高齡孕婦必須臥床休息,盡量左仰臥位,慎做肛查和陰道檢查。宮頸內口松弛者應于孕14-16周做子宮內口縫合術。
二、用藥護理
先兆早產原則上盡可能抑制宮縮,維持妊娠。常用的有硫酸鎂、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如利托君、沙丁胺醇等。這類藥物作用為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血糖升高、血鉀降低、惡心、出汗、頭痛等,必須仔細觀察。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等既是抑制宮縮劑,又是常用的降壓藥,若與硫酸鎂合用時就更應十分的慎重,一定要嚴密觀察血壓。
三、預防新生兒合并癥
保胎過程中應每日行胎心監護,教會孕婦自數胎動。臨產前按醫囑給予孕婦地塞米松以防止發生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臨產后慎用嗎啡、哌替啶等抑制新生兒呼吸中樞的藥物。分娩可做會陰后一斜切開以防早產兒顱內出血等。新生兒出生后注射維生素K1,以防早產兒顱內出血。
四、做好分娩的準備
如早產已不可避免時,要做好早產接生的準備,并準備好早產兒護理工作的準備。
如果孕婦想要能夠健康地擁有屬于自己的孩子,保證孩子的孕育安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對自己的懷孕過程做好各項護理工作,首先就應該要做好預防早產的工作,還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調節好自己的日常飲食,做好分娩的準備,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擁有健康的寶寶。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