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機看

        分享

        新型冠狀病毒IgM和IgG抗體的臨床意義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王新霞 主任醫師
        如果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最終還是依靠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來達到病毒的清除。抗體分為2種類型,即IgM抗體和IgG抗體,IgM抗體一般是急性期的抗體,基本上在感染3-5天或1周左右時,可測到患者體內出現IgM抗體,隨后出現逐步增高的狀態,基本在3個月內會出現IgM抗體。后面就會出現IgG抗體,預示著患者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永久性的免疫。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依靠核酸檢測,就是查到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也就是這個病毒的基因。不論是做咽拭子,還是血液、痰液,甚至肛門拭子等,在留取的標本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存在,就說明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再監測IgM或者IgG抗體就可能了解到患者處在疾病的哪個狀態,體內是否產生抵抗力。
        相關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鲁甸县| 琼中| 信宜市| 泽库县| 瑞丽市| 东方市| 祁东县| 巴南区| 建平县| 北碚区| 土默特右旗| 铅山县| 德昌县| 山阴县| 那坡县| 静乐县| 徐闻县| 罗江县| 砚山县| 沽源县| 乌拉特中旗| 波密县| 土默特右旗| 鲜城| 保靖县| 修水县| 怀集县| 璧山县| 玛纳斯县| 镇赉县| 垦利县| 湖州市| 吕梁市| 花莲市| 凌云县| 宜兴市| 久治县| 郸城县| 卢龙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