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放療科 /放療

        放療中皮膚反應的處理

        2017-11-30 10:55 閱讀:2010

        放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副反應為皮膚、粘膜反應,表現為皮膚發紅、色素沉著、甚至皮膚破損、脫皮,嚴重的可出現潰瘍、感染;嚴重的皮膚反應主要見于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食管癌及個別乳腺癌患者中;臨床工作中醫生在保證治療劑量的前提下,都會盡可能地降低皮膚劑量(皮膚為治療靶區的除外)以減輕這類反應。但因腫瘤的位置、腫瘤治療劑量及患者個體差異,有時候個別病人可能出現明顯地皮膚反應。

        為了預防出現嚴重的皮膚反應,患者需要主要以下幾方面:

        (1)盡量保持放射野通風,即盡量不要裹著、包著放射區域皮膚;

        (2)保持皮膚干燥清爽;

        (3)不要使用酒精、肥皂等清洗;

        (4)對于頸部放射區內的皮膚,盡快穿低領、棉質衣物以減少摩擦;

        (5)在放療前不要涂抹短時間難以吸收藥物,因為如果這類藥物難以吸收,在放療過程中相當于在皮膚表面添加了補償膜,會導致皮膚劑量升高,加重皮膚損傷。

        如果已經出現皮膚損傷,無需過度緊張,除了使用西藥,例如促表皮生長因子外噴、乳酸依沙丫啶濕敷等,中醫方面可使用清熱解毒養陰中藥煎服、外用,例如可多飲用西洋參茶或泡水、蘆薈肉涂抹放射野皮膚。對于嚴重的皮膚反應,比如潰瘍、感染,必要時停止放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镇坪县| 疏勒县| 新干县| 威信县| 海宁市| 柞水县| 无锡市| 江北区| 比如县| 菏泽市| 玛纳斯县| 建湖县| 镇远县| 霍城县| 黑河市| 东丰县| 北宁市| 乌拉特前旗| 防城港市| 怀集县| 沂源县| 宣武区| 克拉玛依市| 子长县| 阳东县| 鄂托克旗| 镇沅| 渑池县| 建阳市| 兴文县| 敖汉旗| 鹤峰县| 青龙| 扬州市| 九江市| 唐河县| 思南县| 彰化县| 英超|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