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茯苓在植物來源、歸經、功效和主治上存在一定的區別。
1. 植物來源: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而土茯苓則源于百合科植物光葉菝契的根莖。
2. 歸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肝經、胃經。而茯苓性平,味甘、淡,則入心經、脾經、肺經、腎經。
3. 功效和主治:土茯苓屬于清熱解毒藥的范疇,其主要功效是解毒、除濕、利關節,可用于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而導致的肢體痙攣者,也可以用于癰、腫、瘡、癤,以及反復發作的慢性瘡瘍。同時,對于熱淋、尿赤澀痛,以及牛皮癬等疾病也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而茯苓屬于利水滲濕藥的范疇,其主要功效是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可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水濕停聚、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同時,對于痰飲內停導致的胸脅痞滿、眩暈、心悸、短氣而咳等癥狀有非常不錯的療效。茯苓還可以用于治療脾虛癥導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納差、腹脹等,對于心悸、失眠屬于心脾不足者,茯苓也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總的來說,盡管土茯苓和茯苓都有利濕的功效,但在具體的應用中,其主治和功效會有所區別,應正確選用。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