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太重通常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痰濕導致的濕氣重,另一種是濕熱導致的濕氣重。兩種情況的表現和危害如下:
1. 痰濕導致的濕氣重:這類人群較喜食肥甘甜黏,常見于形體肥胖、腹部肥滿者。可表現為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苔膩等癥狀。這類濕氣重的人群患糖尿病、中風、高血壓的風險相對升高,對梅雨季節以及潮濕環境適應能力較差。
2. 濕熱導致的濕氣重:這類濕氣重的人多見于體形中等或偏瘦等人群。可表現為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以及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等癥狀。這類濕氣重的人患瘡癤、尿路感染等病癥的風險相對較高,且容易心煩氣躁,對夏末秋初濕熱潮濕氣候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如果濕氣長期郁滯體內,一方面會導致脾胃的虛弱,出現腹脹,進一步四肢乏力、神情疲憊等癥狀;另一方面,濕氣郁積體內,產生內熱,形成濕熱,時間久者,會化為痰飲(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嚴重者會因痰飲阻滯經絡導致半身不遂(一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語言謇澀等。
為了避免這些濕氣過重帶來的危害,建議濕氣重的人群注意飲食及適當運動。在飲食上,可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的食物。同時也可以吃薏米、蓮子、山藥等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促進癥狀改善。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