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用藥是很多媽媽糾結(jié)的問題,初為人母的新媽媽們,常常會因為各種狀況需要服藥。疑問也隨之而來,藥物會不會傷害寶寶?會不會影響乳汁分泌?需不需要停止哺乳?專家認(rèn)為:隨意用藥使不得,可一味拒絕也不可取。哺乳期用藥重在分清種類區(qū)別對待。
需要放棄或暫停哺乳的情況
1.放棄哺乳—艾滋病、結(jié)核病、傳染病、吸毒、酗酒的媽媽;
2.暫停哺乳—因癌癥進行放、化療的媽媽。
服用藥物前需考慮的問題
1、這種藥物對寶寶有危害嗎?
2、這種藥物會減少母乳分泌嗎?
3、有沒有同樣有效但更安全的治療方式?
4、能不能把服藥和哺乳時間錯開,減少進入寶寶體內(nèi)的藥物劑量?
通常給疾病期乳母最安全、最保守、最省事,同時也可能是錯誤的建議是,用藥期間不要喂母乳,但往往是在這種建議下,寶寶有時不得不在條件遠不成熟的情況下斷奶,錯過了最佳的食物來源。
怎樣做到用藥和喂奶兩不誤?
1.判斷是否真的需要吃藥
有自愈傾向的疾病能不用藥就不用藥,例如得了感冒,可以通過多喝水、多休息來達到治療效果;即使用藥也選用單一成分而不是復(fù)合成分的感冒藥。
2.選擇較不容易進入母乳的藥物
為了不停止喂母乳,盡量對癥下藥而無須經(jīng)過血液,比如用外用藥膏來治療皮膚感染,用吸入式藥劑來治療哮喘或支氣管炎,而不必口服藥物。
藥效時間短的藥物比藥效時間長的藥物要安全些,前者為速釋劑型,在血液中停留時間短,需要一天多次服藥;后者為緩釋劑型,一天只要服用1次,但是在血液中停留時間較長,更容易影響母乳。
3.調(diào)整喂奶和服藥的時間
如果在哺乳期不得已需要服用不安全的藥物時,需要暫停哺乳,并且了解藥物半衰期,計算出藥物從體內(nèi)完全清除的時間,之后再恢復(fù)哺乳。
根據(jù)藥物種類和寶寶的吃奶習(xí)慣進行調(diào)整,找到一個喂奶和服藥的最佳時間安排。在服藥之間,先用吸奶器吸出一些乳汁備用;在服藥前喂奶或在寶寶最長的一輪睡眠之前服藥;服藥期間把奶擠出倒掉以防止?jié)q奶。
脂溶性藥物會殘留在母乳的脂肪中,所以最好在服藥后三四小時擠出一頓分量的乳汁倒掉。以上措施只為盡量讓喂奶和服藥互不影響,在媽媽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可以保證寶寶吃到安全的母乳。
常見藥物在哺乳期如何安全使用?
1.止痛藥和退燒藥
撲熱息痛是哺乳期可以服用的最安全的止痛藥,只有服用量的0.1%-0.2%會進入母乳。一些麻醉止痛藥(如可待因、嗎啡)可能導(dǎo)致暫時很困,但沒有大礙,但延長使用麻醉止痛藥的時間是不安全的。
2.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頭孢霉素)只有極少量會進入乳汁,應(yīng)對普通感染而使用一兩周的抗生素是安全的。哺乳期要慎用磺胺類抗生素,尤其是長期使用任何抗生素需要特別謹(jǐn)慎,例如四環(huán)素、甲硝唑等。
3.口服避孕藥
常見的口服避孕藥成分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哺乳期應(yīng)盡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長期服用會抑制泌乳,導(dǎo)致產(chǎn)奶量減少。
緊急避孕藥毓婷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可以服用,由于孕激素含量較高,在兩片服用時,8小時后才可以哺乳。
4.草藥和維生素
草藥和維生素也屬于藥物,使用時同樣要小心。哺乳期可以繼續(xù)服用產(chǎn)前維生素,但大劑量補充維生素則有害無益。草藥作為催乳劑是有作用的,且沒有害處,但有些還是要謹(jǐn)慎使用,如人參、甘草等。
5. 外用藥
哺乳期如果出現(xiàn)皮膚問題需要使用外用藥物時,短期、小面積、局部使用對哺乳影響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用了外用藥的皮膚不要讓寶寶接觸到。
6.麻藥和放射性檢查
如果需要做某種放射性檢查或手術(shù),首先考慮能否延遲幾周等寶寶大一點再做,假如不能也沒有關(guān)系。一般情況下,在做CT、X射線檢查和核磁共振的過程中,身體確實會承受一定的輻射,但不會影響之后的哺乳。補牙時會用到的麻藥,在體內(nèi)代謝很快,對哺乳也沒有影響,可以不必擔(dā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