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準媽媽忙著補充各種營養:葉酸、維生素、礦物質、鈣、鐵、鋅等,一個都不能少。但有一種物質經常會被準媽媽忽略輕視,那就是碘。
碘是人體的“智力元素”。孕婦缺碘,嚴重者會造成死胎、流產、早產和胎兒先天性畸形,造成寶寶神經智力發育不良等不同程度的損害。
甲減是一種典型的女性疾病,其中高齡孕媽群體,更是甲減的高危人群。因此,為了下一代的優生,孕婦適量補碘是必需的。那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補碘是最科學的呢?
補碘最佳時期
孕期是女性的特殊時期,母體和胎兒對碘的需求量增加,腎的排碘能力增強,使母體處于相對碘缺乏的狀態。在沿海及低洼等不缺碘的地區,孕婦不需要刻意去補碘;而在內陸地區比較缺乏碘的地方,孕婦需要適量補碘。補碘的關鍵時間是在孕前及孕早期3個月,若孕后5個月再補碘,已作用甚微。
碘的食物來源
我們都知道,日常生活中食鹽就可以滿足人體基本的碘需求。在烹調時,放鹽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即將做好,出鍋前放入鹽,因為碘受熱會失效,達不到補充碘的目的。
此外,補碘可以多吃海帶、海魚、紫菜、貝類等海產品。孕婦若每2-3天吃一次海魚,便可滿足機體對碘的需求量。其他補碘的食物還有菠菜、芹菜、大白菜、山藥、雞蛋等。
孕期補碘,“碘”到為止
有些媽媽在整個孕期都愛補碘,甚至認為越多越好,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人體對碘是既易缺乏也易發生過量中毒。補碘過多可能造成孕婦甲狀腺功能亢進,引發胎兒甲狀腺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