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兒。它可以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出現的癥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致腦損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個常見又特殊的生理現象,大部分寶寶在出生后都會出現輕重不同的黃疸,這是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于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還有一種是指寶寶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持續時間較長,黃疸程度重甚至伴有貧血、體溫異常、吃奶不好、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等癥狀,多屬于病理性黃疸。
2、如何區分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首先黃疸出現的時間早晚不同。生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遲,一般足月兒多發生于出生后2-3天,4-5天會達到高峰,早產兒則3-5天出現黃疸,5-7天達到高峰。而病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相對較早,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后24小時內就已經出現明顯的黃疸現象。
其次黃疸的范圍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生理性黃疸程度較輕,通常在生后7-10天內逐漸消退,一般不會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消退的時間稍晚一些,通常需要3-4周才能消退干凈。一般情況下,生理性黃疸僅限于面頸部和軀干,可延及四肢近端; 皮膚變黃的程度較輕,而且手掌和腳掌很少出現明顯黃染。而病理性黃疸的程度比較重,除了面部、軀干、四肢皮膚變黃以外,手掌和腳掌的皮膚也會變黃。而且進展很快,有可能一天之內皮膚變黃很多。且皮膚變黃持續的時間長。足月的寶寶會持續2周以上或更長的時間,早產的寶寶則有可能持續3-4周以上。因此,當寶寶發生黃疸后,家長要注意觀察新生兒黃疸發生的時間、部位、程度變化,有無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嘔吐等情況,注意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黃疸有輕重,家長不能忽視。一般生理性黃疸對健康影響不大,媽媽們護理得當是可以輕松應對的,但也要注意及時喂奶,避免饑餓和預防便秘。病理性黃疸除原發病因對健康的影響外,黃疸過高,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具有潛在神經毒性,會透過血腦屏障引起膽紅素腦病,又稱核黃疸,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3、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提醒廣大家長,對黃疸的寶寶如何護理?
第一,仔細觀察黃疸變化;若黃疸加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發生膽紅素腦病。
第二,觀察寶寶的日常生活;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哭鬧等狀況,都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
第三,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會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皮膚顏色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看醫生了。
4、黃疸必須要在自然光線下觀察
家長如何在家里正確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必須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用手指按壓軀干部皮膚后,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疸,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