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得過痔瘡的患者可能大都聽說過痔瘡的結扎療法,不錯,痔瘡結扎療法是一種非常實用,非常經典的手術方法。
我國在世界上最早記載了結扎療法,1937年長沙馬文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記載的"治牡痔......絜一小繩,剖一刀"即是對結扎切除法的形象描述。宋代《太平圣惠方》也有“用蜘蛛絲纏絲系痔鼠乳頭,不覺自落”的記載。清代《醫宗金鑒》記載了結扎壞死的脫落時間:“......輕者七日,重者十五日后必枯落......”。古時所用結扎物品為蜘蛛絲、馬尾等,現代多用絲線結扎。國外最早結扎法治療痔瘡建于1829年。結扎療法的機制是通過結扎痔核基底部阻斷其血液供應,使痔核缺氧壞死,痔核脫落與創面基底部修復同時進行,當痔核脫落后新的肉芽組織迅速填充創面達到治愈目的。
結扎的三種方法
1.簡單結扎法
又分為非貫穿結扎和貫穿結扎兩種。非貫穿結扎,即僅以絲線結扎,適用于二三期內痔,因操作簡單,故稱為簡單結扎法。貫穿結扎適于比較大的內痔,是在內痔的基底部貫穿絲線,然后行“8”字結扎,貫穿結扎的目的是防止因單純結扎后,由于創面張力過大。結扎線滑脫而至的創面大出血。
2.套扎療法
套扎療法始于20世紀50年代,該方法是借助專門器械套扎使內痔缺血、壞死、脫落,從而達到痔核消失、創面愈合目的。套扎的方法主要有牽引套扎法。吸引套扎法、血管鉗套扎法三種。1954年Barron首先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結扎器,之后有人改為膠圈套套扎。外國學者在20世紀50年代做了大量的套扎術后得出該方法控制癥狀達80%的結論。之后到若干年國內許多專業工作者也紛紛設計了多種套扎器,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套扎療法的缺點是套砸壞死不完全、不脫落,需重新套扎,若套扎面積過大,壞死脫落時容易大出血的發生。此外,套扎療法遠期療效不如結扎療法,對于嚴重程度的脫垂性痔,套扎療法不如結扎療法效果明顯。且套扎只適用于內痔,如有外痔或混合痔則必須結合手術切除。
3.外剝內扎法
內痔結扎的同時配以外痔切除、剝離或切開,適用于混合痔,特別是環狀混合痔的治療。一般必須將外痔剝離到齒狀線以上的痔核根部,然后再行結扎,外痔區屬于體神經支配,若遭到結扎,痛苦異常。目前的外剝內扎術應用非常廣泛,如果操作得當,可以一次治愈痔瘡。
外剝內扎注意事項
(1)創面寧窄勿寬,寧長勿短(微創術式),這樣才能既減少損傷又防止水腫,保證創面引流通暢;
(2)結扎內痔1/2即可,防止結扎過多而致創面過大所引起的瘢痕攣縮性狹窄現象;
(3)瘡面于創面之間必須保證足夠的皮橋,防止過度切除皮膚導致的肛管皮膚缺損發生。
結扎療法從誕生至今,人們一直不斷地分析、總結、改進、提高這一方法,如果醫生操作得當,切口設計合理,結扎適中,本方法無疑是治療各種痔瘡的最佳術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