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抽動癥是什么?

        2018-02-11 10:15 閱讀:5352

        多發性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主要癥狀表現為慢性、波動性、多發性運動肌快速抽搐,并且會不自主發聲同時還存在語言障礙。起病約在2-12歲之間,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約為3倍。病程持續時間長,可自行緩解或加重。小兒多發性抽動癥屬中醫“慢驚風”、“筋惕肉瞤”等范疇。

        一、診斷標準

        1、起病年齡在2-12歲,可有疾病后及情致失調的誘因或有家族史。

        2、不自主的眼、面、頸、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縮,以固定方式重復出現,無節律性,入睡后消失。在抽動時,可出現異常的發聲,如咯咯、咳聲、呻吟聲或粗言穢語。

        3、抽動能受抑制遏制,可暫時不發作。

        4、病狀呈慢性過程,但病程呈明顯波動性。

        5、實驗室檢查多無特殊異常,腦電圖正常或特異性異常。智力測試基本正常。

        二、治療方法

        辯證用藥

        肝陽上亢、氣郁化火者,治以清肝瀉火,息風鎮驚。方用:清肝達郁湯加減。

        脾虛痰聚者,治以健脾化痰,平肝息風。方用緩肝理脾湯加減。

        陰虛風動者,治以滋陰潛陽,柔肝息風。方用大定風珠加減。

        針刺:主穴:百會、四神聰、神庭、頭維、風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配穴:眨眼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咧嘴者加地倉、頰車;搖頭者加翳風、天柱;聳肩者加臂臑;弄鼻者加印堂、迎香;發聲者加承漿、廉泉。

        耳針:皮質下、腎上腺、皮質下、神門、心、肝、膽、腎、腦干。

        推拿:補脾經、補腎經、運內八卦、分陰陽、揉足三里、揉涌泉、掐五指節、捏嵴。

        中藥貼敷:根據患者證型,辯證用藥。主要取穴為: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肝俞等。

        三、預防與調護

        1、預防

        平時注意合理的教養,并重視兒童的心理狀態,保證兒童有規律性地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食辛辣炙煿的食物或興奮性、刺激性的飲料。

        2、調護

        飲食宜清淡,不進食興奮性、刺激性的飲料。注意休息,不看緊張、驚險、刺激的影視節目,不宜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游戲機。不打罵患兒、不在精神上施加壓力,給予適當的安慰與鼓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遂溪县| 凤冈县| 梨树县| 建湖县| 都江堰市| 横峰县| 定边县| 乐亭县| 莒南县| 离岛区| 德清县| 洪江市| 临武县| 县级市| 新竹县| 图片| 巨鹿县| 西青区| 修文县| 招远市| 浙江省| 天水市| 甘孜县| 秭归县| 手游| 孝昌县| 佛学| 德安县| 麻江县| 历史| 枝江市| 澄城县| 太原市| 文登市| 博罗县| 饶平县| 正宁县| 丁青县| 宣武区|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