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唿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唿吸道癥狀。
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并發癥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并發肺炎等嚴重并發癥而導致死亡。
二、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流感病毒所致,該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
三、流行性感冒的臨床表現
1.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數為2~4天。
2.表現
(1)單純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外眥輕度充血。如無并發癥呈自限性過程,多于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輕癥流感與普通感冒相似,癥狀輕,2~3天可恢復。
(2)肺炎型流感實質上就是并發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見于老年人、兒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或膿性痰、唿吸急促、發紺,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唿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現為高熱、休克、唿吸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癥狀,病死率高。
(4)胃腸型流感除發熱外,以嘔吐、腹痛、腹瀉為顯著特點,兒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復。
(5)特殊人群流感臨床表現
①兒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節。一般健康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現為輕型流感,主要癥狀為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頭痛,少部分出現肌痛、嘔吐、腹瀉。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新生兒流感少見,但易合并肺炎,常有敗血癥表現,如嗜睡、拒奶、唿吸暫停等。在小兒,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胃腸道癥狀較成人常見。
②老年人流感65歲以上流感患者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唿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原發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較重,病情進展快,發生肺炎率高于青壯年人,其他系統損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心電圖異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發腦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
③妊娠婦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婦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發熱、咳嗽等表現外,易發生肺炎,迅速出現唿吸困難、低氧血癥甚至急性唿吸窘迫綜合征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可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病情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發生重癥流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由于易出現流感病毒性肺炎,發病后可迅速出現發熱、咳嗽、唿吸困難及發紺,病死率高。
四、流行性感冒的檢查
1.外周血檢測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重癥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并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血液生化檢查
部分病例出現低鉀血癥,少數病例肌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學相關檢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于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于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4.影像學檢查
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支氣管紋理增多的支氣管感染征象,重癥患者可出現肺部浸潤性病變或胸腔積液,甚至融合成片。
五、流行性感冒的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病原學相關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診斷本病的“金標準”;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于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于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1.病毒核酸檢測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檢測唿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區分病毒類型和亞型,一般能在4-6小時內獲得結果。
2.病毒分離培養
從唿吸道標本中分離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節,流感樣病例快速抗原診斷和免疫熒光法檢測陰性的患者建議也作病毒分離。
3.病毒抗原檢測(快速診斷試劑檢測)
快速抗原檢測方法可采用免疫熒光的方法,檢測唿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細胞),使用單克隆抗體來區分甲、乙型流感,一般可在數小時以內獲得結果。其他還有膠體金試驗,一般能在10~30分鐘獲得結果。對快速檢測結果的解釋應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臨床癥狀綜合考慮:在非流行期,陽性篩查結果有可能是假陽性;在流行期,陰性的篩選檢測結果可能是假陰性;這兩種情況均應考慮使用RT-PCR或病毒分離培養作進一步確認。
4.血清學診斷
檢測流感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水平。動態檢測的IgG抗體水平恢復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顧性診斷意義。
六、流行性感冒的治療
1.一般對癥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癥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治療原則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要堅持預防隔離與藥物治療并重、対因治療與對癥治療并重的原則。基本原則包括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加強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并發癥,以及合理應用對癥治療藥物等。
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在發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盡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雖然有資料表明發病48小時后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數研究證明早期治療療效更為肯定。
(1)應用指征
推薦使用
①凡實驗室病原學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且有發生并發癥高危因素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以及流感病情嚴重程度,都應當在發病48小時內給予治療。
②實驗室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以及需要住院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如果發病48小時后標本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亦推薦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考慮使用
①臨床懷疑流感存在并發癥高危因素、發病&;gt;48小時病情沒有改善和48小時后標本檢測陽性的成人和兒童流感門診患者。
②臨床高度懷疑或實驗室確認流感、沒有并發癥危險因素、發病48小時的患者也可以從抗病毒治療獲益,但其安全性和療效尚無前瞻性研究評價。
(2)具體藥物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作用機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細胞釋放和入侵鄰近細胞,減少病毒在體內的復制,對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在我國上市的有兩個品種,即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大量臨床研究顯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能有效緩解流感患者的癥狀,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節省醫療費用,并有可能降低某些人群的病死率,特別是在發病48小時內早期使用。
奧司他韋為口服劑型,批準用于&;gt;1歲兒童和成人,5歲(英國)或7歲(美國)兒童和成人,對照研究證明它與奧司他韋療效沒有差別。偶可引起支氣管痙攣和過敏反應,對有哮喘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慎重,其他不良反應較少。
2)M2離子通道阻滯劑阻斷流感病毒M2蛋白的離子通道,從而抑制病毒復制,但僅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兩個品種。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神經質、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和輕度頭痛等,多見于金剛烷胺;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大多比較輕微,停藥后可迅速消失。此兩種藥物易發生耐藥
3)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療程相同。在緊急情況下,對于大于3個月嬰兒可以使用奧司他韋。即使時間超過48小時,也應進行抗病毒治療。
(3)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癥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給易于消化的飲食。主要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密切觀察、監測并預防治療并發癥。
(4)合理應用有關藥物
流感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對于流感病毒的治療,抗生素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在沒有合并細菌感染跡象的情況下不得使用抗生素,否則易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藥菌的產生。存在繼發細菌感染時及時使用抗生素。由于發熱是流感突出的癥狀,解熱劑阿司匹林的應用又可招致瑞氏綜合征的發生,所以在處理流感患者發熱時易選用物理降溫,盡量避免大劑量阿司匹林的應用。
七、如何有效預防流感?防流感六招
1、強鍛煉
要加強鍛煉,提高自身抵抗力。
2、勤洗手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和外出歸來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的水下洗手,手要徹底洗干凈。
3、知冷熱
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適時增減衣服。
4、多通風
家里的門窗要定時打開,進行自然通風,盡量不少于2小時。
5、重營養
注意飲食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6、戴口罩
流感季節,在公共場合,盡量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應該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在公共場所經常使用的物品應該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另外,預防流行性感冒,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建議60歲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有成人劑型和兒童劑型,6月齡以上的嬰幼兒均可以接種!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期是每年的9—11月份,屆時請廣大市民關注報紙、網絡等媒體信息,及時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