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飲酒,有人說,少量飲酒無甚大礙,反而可能有益心血管健康;也有人說喝酒對心臟病患者而言是飲鴆止渴,應該滴酒不沾。家里如果有心臟病患者,到底是“滴酒不沾”,還是可以“適度飲酒”莫衷一是。下面就讓我們結合科學研究的結果來作一解答。
1、高血壓患者:限制飲酒
過量飲酒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飲酒量增加而升高。雖然少量飲酒后短時間內血壓會有所下降,但長期少量飲酒可使血壓輕度升高;過量飲酒則使血壓明顯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飲酒>3個標準杯,血壓上升幅度隨著飲酒量增加而增大。
因此,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控制飲酒量。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應超過25克;女性不應超過15克。不提倡高血壓患者飲酒,如飲酒,則應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與啤酒的量分別少于50ml、100ml、300ml。
2、心力衰竭患者:盡早戒酒
長期大量飲酒還可導致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酒精性心肌病”,一般每天消費純酒精125ml,或白酒每天3兩,或啤酒每天4瓶以上持續6-10年即可能發生。
如果已經出現長期飲酒后時有心悸、胸悶、雙下肢浮腫、經常夜間憋醒或心臟擴大等心功能下降的臨床表現,還仍然持續飲酒,將可能失去治愈酒精性心肌病的機會。對于已經診斷為酒精性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須盡早戒酒,做到“滴酒不沾”。
3、冠心病患者:對酒說“不”
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生。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較大,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如果服藥時還喝酒的話,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虎添翼”,可以發生消化道大出血。
同時大量飲酒還可增加心臟的負擔和氧耗,使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大大增高。因此,冠心病患者也應對飲酒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