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發病率為15%以上,多見于5歲以下幼兒。皰癥性咽頰炎是由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實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是一類病毒造成的,發病根源在于腸道菌群失調!兩者需要有效區分。兩種疾病表現不完全相同,僅咽喉部分有皰就是皰疹性咽頰炎,手腳也有皰,是手足口病。
同一患者可多次發生,是由于不同類型病毒引起的。多以突發高熱開始,1到2天可達高峰,體溫升高到39~41℃,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持續4~5天后,咽部出現灰色小丘疹,之后發展為水皰和潰瘍。皮損常見于扁桃體前柱、軟腭區緣和腭垂。檢查時,可見患兒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體等口腔黏膜出現灰白色小皰疹,大約在1-2天內皰疹破潰形成潰瘍。一般皰疹性咽峽炎往往都伴有牙齦一碰就出血,口腔內有臭味,還會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膚。此類疾病發病周期為7天左右。
皰疹性咽峽炎屬于自限性疾病,是寶寶自身菌群失調所致,不需要特殊治療,主要是多喝水,嚴重時可考慮補液和退燒。讓孩子多喝水,孩子不愿意喝可以喝適量涼開水。因為孩子口腔里有創面,細菌停留在這里可能會繁殖,粘膜破了之后會滲出來一些液體,對細菌來說是有營養的,喝涼開水第一有鎮痛的作用,第二是可以把創面給沖刷干凈,利于恢復,還可以吃點含片以減輕局部的疼痛。建議使用多補達BB-12益生菌加上針葉櫻桃維生素C,部分幼兒建議搭配轉移因子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