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滿月發汗越來越受到產后媽媽的追捧,但是民間仍然存在著關于滿月發汗的諸多誤區。不科學的民間風俗及謠傳,讓很多媽媽錯過了產后恢復的黃金時期。
滿月發汗的時間有講究
首先,之所以稱為滿月發汗,一般是順產后30天才可進行(剖腹產一般為42天)。很多民間習俗認為,產后第3天、第7天和30天要發一場汗,把體內的毒氣和風寒驅趕出來,就不會患身痛、腰腿痛、關節痛的毛病。
這是不科學的。產婦在分娩時的創傷和出血,以及臨產用力等,耗傷氣血,以致產后“百節空虛”。很多媽媽本身就虛弱,如果不待其身體恢復立即發汗,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
滿月發汗≠排汗≠汗蒸
現在產后發汗方式多樣、參差不齊,有的是找人上門汗蒸一下,有的甚至喝點黃酒姜湯捂著被子捂一身汗。這些方法,只是簡單的排汗,根本打不開經絡排不出深層毒素,更達不到驅除濕寒、風邪的作用。產后盲目汗蒸、排汗不僅不會趕走月子病,還會代謝掉人體陽氣,導致身體更加虛弱。
一生摯愛藥浴發汗系列針對產婦精選38味中藥,其特點是:清、調、補、養,通過打開的毛孔吸收藥物,邊排、邊調、邊養,更適合中國女性的體質。
滿月發汗并非千篇一律
每一位產婦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民間的發汗法并不一定能解決每一位產婦的問題,更何況很多發汗法是不科學的。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如何用藥也要考慮到“個性”因素
一生摯愛滿月發汗系列根據每位媽媽不同的體質搭配不同的藥,對癥下藥,從而真正達到通過發汗預防和調理月子病的目的!
滿月發汗并非“一錘子買賣”
好多人看到“滿月發汗”只簡單的理解為字面的意思,以為就是滿月那天發一身汗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真正有效的滿月發汗是在產褥期不同的階段,對身體進行針對性的調理。
一般我們建議順產產后第30天、32天、34天、36天、42天各發一次(剖腹產后42天開始)。
1、 第30天發汗主要排出月子里的濕寒、胎毒、通絡下乳,在月子里產婦最容易出汗了,捂得又多,濕氣很容易進入體內,落下月子病,第一次的發汗很關鍵。
2、32天——34天發汗,調理媽媽脾胃,幫助生殖系統和子宮復原。
3、36天——42天發汗,主要是幫助媽媽排出體內多余廢水,避免產后水腫,同時也是為身材恢復打基礎,徹底排出胎毒。產后36天到42天也是臟腑恢復的黃金期,徹底發汗就相當于為臟腑做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