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酸味并不直接決定其主治病癥,而是與其他藥性相結合,起到治療特定病癥的作用。一般來說,具有酸味的中藥多用于治療氣虛、陰虛導致的自汗和盜汗,肺腎久病氣虛、久咳不止,大腸氣虛、久瀉不止,腎陽虛遺精、滑精,腎氣虛遺尿、尿頻,婦女下焦虛弱崩帶不止,氣虛導致的各種失血、出血等病癥。常見的具有酸味的藥物主要有覆盆子、烏梅、五味子、酸棗仁,苦參等。
例如,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經、腎經,能夠起到補益肝腎和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以及遺尿等癥狀;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并且歸心經、腎經等,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能夠起到補腎和補心的作用,用藥后能夠緩解遺精滑精、久瀉不止、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覆盆子味甘、酸,性微溫,具有固精縮尿、益肝腎明目的功效,能夠起到補腎、補肝的效果,該藥物常用于治療腎氣不足、下元虛冷導致的遺精、遺尿、陽痿等癥狀,還可以治療肝腎不足引起的兩目昏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專業醫療建議,如有需求,最好咨詢專業醫生。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