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病例可出現皮膚損害,以皮疹為最常見,亦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現。皮疹表現多種多樣,有紅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皰、血皰、大皰、結節、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瘀血斑、滲液、糜爛、結痂、壞疽、潰瘍、萎縮等,可為其中之一種或幾種同時或先后發生,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典型皮損為發生在面部的蝶形紅斑,對稱性分布于雙側面頰和鼻梁,邊緣清楚,為略微隆起的浸潤性紅斑。初起為丹毒樣或曬斑樣,以后逐漸變為暗紅色,有時紅斑可出現水皰和痂皮,繼之出現粘著性鱗屑、毛囊角質栓和毛細血管擴張。
皮疹在光照后加重
可在1~2周之后自行消退。皮疹消退后多形成瘢痕和發生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和萎縮。有時皮疹可累及下頦、雙耳、頭皮和頸部。皮疹復發常發生于病情惡化期。20%~30%的病人對日光過敏,表現為暴曬日光后,皮膚暴露部位(面部和前臂伸側)可發生皮疹,偶爾出現全身性蕁麻疹或大皰樣皮損,可伴有瘙癢感或灼痛感。光過敏嚴重時可誘發皮外型系統性紅斑狼瘡。
四肢皮疹也有很大的特異性
常在指(趾)尖出現特征性紅斑性腫脹和毛細血管擴張。大小魚際、指(趾)甲溝、肘、膝及其他部位(多受壓)可出現持久性紅斑。甲床及甲周也可發生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皮疹波及頭皮時,可引起皮膚附屬器持久性喪失,而成為不可逆性脫發。炎癥消退后,多留下不定形的低色素性瘢痕。脫發為本病常見的皮損,多發生于病情活動期,可表現為彌漫性脫發,也可表現為斑點性脫發。除典型的皮疹和脫發外,尚可在病程不同時期出現某些非特異性持久性或一過性皮損,包括瘀斑和紫癜,系由血管炎和血小板減少所致。此外,尚可出現大皰性皮疹,肢體遠端潰瘍和壞疽,也可發生面部水腫、反復發作性蕁麻疹及全身彌漫性色素沉著等。
有的病人在病情活動期可出現黏膜損害
表現為黏膜潰瘍,尤多見于上腭和鼻中隔,也可發生于陰道和喉黏膜。也可表現為齒齦炎、黏膜出血、糜爛和出血斑片。少數病例可發生黑棘皮癥或皮膚鈣質沉著。個別病人也可發生皮膚深部及皮下脂膜炎,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疼痛性皮下結節,皮膚腫脹或有紅斑,愈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形成。10%~15%的病例早期可有雷諾現象。但較硬皮病出現者為輕。偶爾可出現紅斑性肢痛癥,表現為陣發性肢端皮膚溫度升高和灼燒性疼痛。
其他非特異性皮損
風團、網狀青斑、多形性紅斑樣改變、眶周和面部水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