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黃疸
新生嬰兒黃疸是嬰兒在出生后一個月內皮膚與眼白發黃的現象,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所致。
紅血球與膽紅素的產生于排出
1. 身體內紅血球分解時會產生膽紅素及其他物質;
2. 經肝臟處理后變為無害物質;
3. 經大便及小便排出體外。
膽紅素過高的原因
人體內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后會產生膽紅素,新生嬰兒的肝臟仍未發育成熟,不能迅速處理所產生的膽紅素,所以便積存在體內,形成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新生嬰兒黃疸屬于生理性黃疸,會在一至兩星期內自然消退,家長無須擔心。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導致失聰、弱智、痙攣、甚至死亡。因此出院后,家長要及早帶嬰兒往附近母嬰健康院接受檢查。如有需要,嬰兒要復診至黃疸消退。
如嬰兒有以下情況,應立即求診
1. 黃疸(皮膚及眼白發黃)急劇惡化;
2. 嬰兒吃奶胃口下降;
3. 嬰兒有脫水的情況,例如小便量比平時顯著減少;
4. 嬰兒的活動明顯減少。
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癥
可導致黃疸病。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癥(G6PD)是紅血球中的一種正常酵素,公用是保護紅血球。此酵素缺乏癥與遺傳有關。香港有4.5%男嬰和0.5%女嬰患有此癥。這些孩子如果接觸到某些中西藥物、臭丸(萘類)及含有萘類之制成品或受到某些病毒的感染,紅血球有可能因受到破壞而大量分解,產生過量膽紅素,令肝臟不勝負荷,造成嚴重黃疸。
在香港出生的嬰兒都會接受臍帶血的測試。倘若驗出嬰兒患有G6PD酵素缺乏癥,家長會接獲通知。
患有酵素缺乏癥的孩子一般不需要特別照顧,但孩子須終生避免服食某類中西藥物(見上圖)。如媽媽喂哺母乳,亦須避免服用這些中西藥物。當孩子生病入院,必須告知醫護人員孩子患有此癥,以確保用藥得當。此外,患此癥的孩子及其照顧者不能接觸臭丸(萘類)及含有萘類之制成品,而且孩子要忌食蠶豆。
注意事項
嬰兒可能會于出生后數天出現新生兒黃疸,癥狀或會在數星期內突然轉壞。
1. 家長請于嬰兒出院后立即致電母嬰健康院或私家醫生,盡早安排跟進嬰兒之健康狀況。
2. 按出生醫院醫護指示的日期,帶嬰兒回醫院復診。
出院時孩子正常,為什么數天后又會出現黃疸?
這是一般生理性黃疸。在嬰兒出生三至五天,體內膽紅素才會上升至最高峰。如果住院的時間較短(只住一兩天),孩子便有可能在出院回家后才發現黃疸。如發現嬰兒有黃疸情況,應盡早帶他/她回健康院或請私家醫生。
新生嬰兒有黃疸是不是因為跟太多人接觸?
不是。黃疸并非傳染病,與跟人接觸沒有關系。
曬太陽是否可以幫助減輕黃疸?
曬太陽不是減輕黃疸的適當方法,治療黃疸須在醫護人員監控下進行。
給嬰兒喂葡萄糖水有沒有幫助?
喝葡萄糖水不會減輕黃疸,反而可能影響嬰兒吃奶的胃口而導致黃疸惡化。
是否需要停止喂哺母乳,讓嬰兒改吃奶粉去減輕黃疸?
初生嬰兒無論是喂哺母乳或奶粉,都可能有新生嬰兒黃疸。如果只吃母乳的嬰兒能夠得到足夠的奶量,是有助減輕黃疸及避免脫水的情況。母乳喂哺的基本原則是讓嬰兒正確的吸吮及按嬰兒需要喂哺。如果吃母乳的嬰兒一天有六條或以上較濕的尿片換出,便表示嬰兒得到足夠的奶量。有些母乳喂哺的嬰兒可能持續有輕微的黃疸。只要嬰兒有理想的體重增長(一星期約增重125克),便無須停止喂哺母乳。
假若嬰兒的黃疸持續不退,該怎么辦?
若嬰兒的黃疸持續超過兩、三星期,或大便呈現不正常的顏色(灰白色),嬰兒可能會被轉介往醫院做檢驗,以排除其他健康問題,例如先天性膽管鼻塞。如有任何疑慮,請向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如因事要離開香港而未能按時回健康院或醫院復診者,你亦可找當地的醫生繼續跟進嬰兒黃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