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空腹洗澡
很多人喜歡一大早醒來就洗澡,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一整天都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但是空腹洗澡,尤其是長時間洗熱水澡,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昏迷。
2.水溫別太高
洗澡要注意水溫,適宜的水溫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機體使機體興奮。水溫過高反而會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大,出現低血糖,甚至增加心臟負擔而造成疲勞。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痛覺減退,如水溫過高,可能會引起燙傷而不知。而長期用高溫水沐浴也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因此,水溫控制在40℃以內為宜。
3.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
有日本學者分別測試了在溫水中洗澡5分鐘、10分鐘和15分鐘后血液中疲勞物質——乳酸的緩解情況,結果發現:洗澡15分鐘后已恢復到幾乎不感覺疲勞時血中的乳酸水平。因此,建議沐浴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
4.洗澡不宜過勤
糖尿病人因植物神經紊亂,皮膚汗液分泌減少,皮膚多干燥而引起瘙癢;特別是在洗熱水澡后,使得皮膚表面的油分更少,因而造成皮膚的干燥和粗糙,加重瘙癢癥狀。所以洗澡不宜過勤,夏季出汗較多時可1~2天洗一次,其他季節根據自身情況而定,冬天一周一次即可。因為洗澡過勤除可能引起皮膚干燥瘙癢外,還會使皮膚抵抗力降低,增加皮損的風險。
5.由于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年齡偏大
皮膚含水量較低,屬干性皮膚,故洗澡宜選用適合中干性皮膚的洗澡液或含有石炭酸的藥皂。但使用時不要擦得太厚、搓出泡沫過多,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夏季如果皮膚感覺沒有那么干燥的話,不用也可以,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勿使用堿性的沐浴用品。使用堿性沐浴用品如肥皂,易損壞皮脂腺,加重糖尿病患者皮膚干燥的狀況。洗澡后可涂抹性質溫和的沐浴乳,避免皮膚干燥。同時檢查身體各部位有無破損燙傷。如有請及時就診,避免感染。
6.別用尼龍澡巾
因為尼龍搓澡巾質硬而粗糙的表面會直接損傷皮膚,使表皮角化層過多地被搓擦而脫落,保護作用減弱。另外,很多人喜歡在洗澡時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膚,認為這樣才能洗掉皮膚上的臟垢,并視之為講衛生的好習慣。其實,從皮膚的生理角度來看,這不但不是講衛生,而且對皮膚有害。因為皮膚的表面是由角質細胞組成的角質層,角質層與其表面皮脂和水分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最表面的屏障保護層。如果將角質層去掉,人體水分的喪失將會大大增加,皮膚更容易干燥。
7.不在運動后即刻洗澡
運動過后馬上洗熱水澡會造成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容易使人處于缺氧狀態,輕則導致頭腦不清醒、頭暈眼花;重則虛脫休克。所以,運動后要休息一段時間才可以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