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孕期子宮體積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寶寶出生后,子宮一下子空了,如何讓它再回到“嬌小玲瓏”?產后肚子遲遲下不去,要注意自己的子宮恢復狀況!
觀察惡露的變化
產后3~4天從陰道中流出的幾乎都是血液,但很少有血塊,顏色較紅,這個階段通常稱為血性惡露。產后5~10天左右,血量逐漸減少,顏色也逐漸變淡,呈褐色或淺褐色,有較多量的子宮頸黏液及陰道的滲出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白細胞等,稱為漿性惡露。產后大約10天后,惡露中基本上不含血,主要成分是大量的白細胞、表皮細胞,呈現出白色或黃白色,稱為白惡露。正常情況下,產后4周惡露一般就干凈,最多不會超過42天。
觀察子宮體的復原情況
分娩之后子宮會立即收縮,這時用手可以摸到腹部呈球狀的子宮體,最高處與肚臍大致持平。隨后,子宮底每天大約下降1~2厘米,2周左右進入盆腔與恥骨聯合平齊,這時從腹部便摸不到了。
到了大約6周時
子宮恢復為猶如雞蛋大小,重量從1000克逐漸縮小到60~70克,寬度隨之變窄,硬度卻有了增加。只要身體狀況允許,產后媽媽就應該盡早開始鍛煉,每天適當鍛煉,可以促進子宮早早恢復。(剖宮產媽媽視傷口愈合情況進行)
產后第1周
盆底肌運動,慢慢蹲下,再緩緩站起,重復多次就可以達到鍛煉效果。腳踩踏板運動,基本動作是腳踝處用力,雙腿向上彎曲,然后再向下彎曲。這項運動簡單可行,可以反復練習。增強腹部肌肉,新媽媽可以通過吸氣、唿氣的動作來增強腹部肌肉。吸氣的時候,收緊腹部的肌肉,堅持5秒鐘后再緩緩唿出。
產后第2周
向后彎曲新媽媽將身體坐直,雙腿彎曲,并稍微分開一些。雙臂合攏在胸前,然后唿氣,同時將骨盆略向前傾斜,將身體以輕柔的力度逐漸向后彎,直到感覺腹部肌肉被拉緊為止。向前彎曲身體放輕松,仰臥在床上,雙腿彎曲,腳稍微分開一些,雙手放在腿部。緩緩唿氣、抬頭,肩膀及身體盡量前傾,以雙手碰到膝蓋為宜。如果無法碰到,也不必勉強,繼續進行下去即可。然后吸氣、放松身體。重復進行3次。側向轉體仰臥在床上,兩只胳膊平放在身體的兩側,手掌分別靠在大腿外側。將頭略微抬起一些,身體向左偏轉,左手滑到小腿部位。然后繼續仰臥,身體右側重復左側動作。左右側交替進行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