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皮膚科 /痤瘡

        中醫辨證治療面部痤瘡

        2018-04-18 09:51 閱讀:2442

        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暗瘡,中醫古代稱面瘡,酒刺。 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根據個體的體質,痘痘的病癥,辨證施治,以中醫湯劑補充脾胃的能量,從身體內部開始促進垃圾的排泄,即清內熱、濕氣;身體內部的陰陽調至平衡,面部的痘痘就控制住了,炎癥消退,即消紅腫;最后,排便能力增強,大便順暢,身體的垃圾定時排除,人的精神、氣色變好,痘印逐漸淡化直至消除。治療期間一定要定時服藥、多休息,飲食有度。

        面部痤瘡常用的分類治療:

        (一)

        【辨證】脾胃濕熱,肺經外感風邪,外邪入里化熱,濕熱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風,清熱,利濕。

        【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黃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烏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內火閉結,氣逆于上,風邪外搏,濕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利濕。

        【組成】生枇杷葉(去毛)12克,霜桑葉12克,麥門冬12克,天門冬12克,黃芩12克,杭菊花12克,細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蘚皮12克,地膚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陳9克,丹皮9克,蒼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5劑為1療程。

        (三)

        【辨證】脾胃積熱,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涼血清熱,消痰軟堅。

        【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四)

        【辨證】肺熱郁滯。

        【治法】清肺熱,行郁滯。

        黃芩9克,當歸6克,紅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

        【組成】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五)

        【辨證】風寒外束,陽氣內郁。

        【治法】滋陰清熱化瘀。

        【組成】元參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六)

        【辨證】肺胃濕熱,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濕熱,解毒散結。

        【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葉9克,當歸9克,生梔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黃柏9克,黃連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七)

        【辨證】脾胃受納運化失常,積熱上熏于肺,熱久而郁。

        【治法】清熱,涼血行郁。

        【組成】桑皮25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黃芩6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八)

        【辨證】血熱郁滯。

        【治法】清熱滋陰,涼血活血。

        【組成】川芎9克,當歸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紅花6克,黃芩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九)

        【辨證】血熱風勝。

        【治法】涼血疏風。

        【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桑葉10克,蟬衣10克(去頭足),當歸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天镇县| 普格县| 元朗区| 桓台县| 辽源市| 应城市| 临高县| 偏关县| 南京市| 宁德市| 荔浦县| 开平市| 邹平县| 肥城市| 犍为县| 江永县| 凌云县| 罗源县| 太和县| 宣化县| 潞西市| 壤塘县| 合肥市| 高陵县| 随州市| 历史| 韶山市| 杭锦旗| 汝南县| 乌什县| 长春市| 凤凰县| 正宁县| 平定县| 和林格尔县| 广汉市| 和静县| 日喀则市| 大同市|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