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皮膚科 /皮膚病

        找對原因才能戰(zhàn)勝青春痘

        2018-04-18 10:13 閱讀:1597

        在診室里很多人給我講,王大夫。我臉上的痘痘看了很多地方了,反反復復,就是治不好了,看著臉上此起彼伏的痘痘真是崩潰,為什么我的痘痘那么難治?到底該如何治療?日常生活中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來告訴大家:治療臉上的痘痘需要對癥才可以徹底治療。

        青春痘也叫痤瘡,痘痘 ,面皰等,是一些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表現(xiàn)以好發(fā)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實質上損害包括毛囊、皮脂腺及表皮,屬于中醫(yī)“肺風粉刺”范疇。

        引起痤瘡的原因有哪些?

        痤瘡主要與皮脂腺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激素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痤瘡的發(fā)病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1)遺傳:父母一方或雙方有痤瘡病史的兒童,其青春期患痤瘡的可能性增大;

        (2)飲食:脂肪、糖類、可可、香辣刺激食物;

        (3)化學因素:化妝品、礦物油、碘、氯、溴等;

        (4)環(huán)境因素:日曬、污染、職業(yè)相關等;

        (5)藥物:雄激素、避孕藥、皮質類固醇、抗結核藥異煙肼等;

        (6)內分泌紊亂。

        痤瘡不具有傳染性,但是痤瘡卻具有感染性。擠壓痤瘡,手上的細菌很容易進入毛囊內導致毛囊感染,同時就也促使了痤瘡的病情加重。痤瘡的患者通常皮膚抵抗力低下,含有化學成分的化妝品會對患者的皮膚造成刺激,這些成分還會侵害毛囊導致毛囊內部感染。

        如何治療痤瘡?

        專業(yè)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西醫(yī)治療多采用去脂、溶解角質、殺菌、消炎、調節(jié)激素水平等。中醫(yī)主要采用辨證論治。

        痤瘡在中醫(yī)學屬“粉刺”范疇。多因青春期氣血陽氣偏盛,風熱邪毒凝滯,濕瘀互結,聚積于面,阻塞毛竅而發(fā)疹。痤瘡的發(fā)生發(fā)展,“熱”、“濕”、“瘀”始終貫穿整個病程,相互影響,故而內服方藥最宜辨證施治,因人施方,有很好的療效。臨床上常見的基本類型包括:

        1.肺經(jīng)蘊熱型(相當于丘疹型痤瘡)

        主要表現(xiàn):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象浮數(shù)。

        2.熱毒型(相當于膿皰型痤瘡)

        主要表現(xiàn):炎癥丘疹與膿皰為主,膿皰多發(fā)于丘疹的頂端,周圍有紅暈,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

        3.脾胃濕熱型(相當于丘疹型或膿皰型)

        主要表現(xiàn):粉刺發(fā)作頻繁,可以擠出黃白色的碎米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時好時壞,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象弦數(shù)。

        4.血瘀痰凝型

        主要表現(xiàn):痤瘡日久,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jīng)量少、痛經(jīng)以及經(jīng)期痤瘡加重等癥狀,舌暗苔薄,脈澀。此型多見于長期慢性患者。

        5.肝郁氣滯型

        主要表現(xiàn):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悶不舒、兩肋脹痛、喜生悶氣,女性經(jīng)期前面部皮損加重,乳房脹痛。

        這5種類類型比較常見,臨床上要根據(jù)分型的不同,對癥治療。在這里,建議痤瘡患者要堅持做到:

        1.清水洗臉,1~2次/日為宜,不宜過多;

        2.飲食清淡,作息規(guī)律;

        3.不要濫用化妝品;

        4.禁止擠捏粉刺。

        所以,痤瘡治療關鍵是患者要配合醫(yī)生先確診再制定治療方案,然后再進行治療。就像一直在沙漠中行走極度缺水的人,這時候給他再香甜的糕點也是不能下咽一樣,專科醫(yī)生的指導就好像沙漠中的那眼泉水,緩解極度缺水的緊張,不同的癥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然后我們共同“戰(zhàn)痘”到底,還給大家一個美麗肌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阿瓦提县| 三都| 黔南| 湘潭县| 卢龙县| 依安县| 新田县| 若尔盖县| 伊通| 油尖旺区| 禹城市| 茶陵县| 蒙阴县| 醴陵市| 崇仁县| 丹东市| 涿鹿县| 崇礼县| 鹤庆县| 万源市| 苏州市| 本溪| 从化市| 锡林浩特市| 崇左市| 揭东县| 东平县| 大理市| 海阳市| 侯马市| 莱州市| 道孚县| 三都| 苏尼特右旗| 绵阳市| 民勤县| 大埔区| 浙江省| 牙克石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