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化內科 /黃疸

        小兒黃疸知識大全!

        2018-04-18 10:34 閱讀:3946

        新生兒黃疸是什么?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癥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后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唿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并且可能過剩。多余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于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

        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于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怎么判斷寶寶是否得了黃疸?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則為輕度黃染;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判別方法為:用手指將軀干部皮膚按壓后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黃疸有什么癥狀?

        新生兒黃疸癥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癥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后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如何區分各類黃疸?

        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①在生后2~3天后出現并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②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③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3-4周內消退;

        ④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黃疸,一般足月寶寶有60%會有黃疸,早產寶寶有80%會出現黃疸。

        2、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①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后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②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③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寶寶會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嗜睡、吸奶無力、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

        ④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后又出現;

        ⑤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癥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有些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反而過遲(生后5天以后),或者久延不退,或減退后又復加重,碰到這些情況,都要盡早到醫院診治。

        3、母乳性黃疸的特點

        ①母乳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現。這種情況在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中很常見,而且通常沒有危害。

        ②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癥狀。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建議還是暫停哺乳3~5天,使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這段時間, 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后,繼續給寶寶喂奶。

        如何護理黃疸寶寶?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有以下6點:

        1、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癥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于膽紅素的排泄。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并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后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癥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怎么治療?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后治療,并復測經皮測膽紅素了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

        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幾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后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黃疸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嗎?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因為聽說黃疸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所以很多寶爸寶媽會特別著急,總想著通過藥物快點讓寶寶退黃。其實,堅持母乳喂養或是光療都比用藥更有效!即便是因為母乳而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再次提醒各位寶媽,寶寶出生后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于加速膽紅素排出,預防早發性黃疸,因此,即使是母乳喂養引起的晚發性黃疸,綜合母乳給寶寶帶來的好處,也沒有必要停喂母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濮阳市| 承德县| 翁源县| 万宁市| 岳阳市| 凌海市| 陇西县| 蒙山县| 无极县| 龙游县| 盐源县| 监利县| 剑川县| 平陆县| 进贤县| 通江县| 墨江| 武隆县| 大英县| 白朗县| 恭城| 藁城市| 神农架林区| 寿光市| 曲靖市| 辉南县| 焦作市| 双峰县| 芦溪县| 鹤山市| 仁怀市| 张掖市| 班玛县| 黔江区| 塘沽区| 富裕县| 双桥区| 同仁县| 泰和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