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問小編一些關于體檢方面的問題,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及時回答,大致問題如下,小編將其分類整理,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
誤區一:前列腺彩超一定能查出前列腺癌
很多朋友認為腹部彩超就能檢查出肺癌、胃癌等,其實僅僅依靠腹部彩超,是不能確定癌癥的。前列腺彩超的確常被用來檢查前列腺癌的情況,然而對于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癥,可彩超檢查早期的前列腺癌是不精準的。
專家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PSA價錢低廉,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當血液中PSA的水平超過正常值的時候,就需高度警惕,去醫院看??漆t生。
誤區二:X光片一定能查出肺癌
很多人認為,只要拍了X光片,就能查出肺癌,但是,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在多數體檢套餐中,檢查肺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X光片。但是,X光片檢測肺癌,分辨率比較低,檢出率也相應的比較低。只有肺部出現明顯的疾病特征,X光片才能夠看出來。
專家建議:肺細胞角蛋白21-1是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篩查,對于肺癌的前期診斷具有靈敏的“嗅覺”,對大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后期預估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志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
誤區三:血鈣不一定能查出缺鈣
有些家長認為,抽血測微量元素,里面包含了鈣指標,這血鈣顯示正常,就說明孩子不缺鈣了。但是兒童醫院的專家強調,血鈣對體內鈣含量的指示并不全面。
因為,早期缺鈣時,血清里的鈣濃度不夠,為防發生低鈣抽搐,骨骼會把自身的鈣貢獻給血液,這時血鈣濃度正常,實際上孩子體內骨骼已經缺鈣了。
專家建議:首先看兒童有無明顯缺鈣癥狀,例如出汗、興奮、睡眠不足。抽血檢查應該參考血鈣、血磷和堿性磷酸酶三者數值共同判斷,而非只是血鈣;或者通過照射腕骨X光片,看骨齡判斷是否缺鈣。
誤區四:CT不一定能檢查出乳腺癌
CT在健康體檢的項目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可是當這項技術用到乳腺癌的檢查時,卻常常馬失前蹄。專家指出,當CT用于乳腺癌檢測時,存在靈敏度不高,對乳腺的特異性也不強的劣勢。
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會用紅外線檢測乳腺情況,這個也不推薦,因為紅外線檢測不是按國際標準,機器的性能差、靈敏度低、誤差大,并且醫生的主觀判斷強,現在的大醫院里都不用這個方法做檢測。
專家建議:對于乳腺癌的早期篩查,首先建議自摸自檢、B超、或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相對于乳腺CT,核磁檢查效果明顯更好,但因為價錢更高(2000元左右),因此會在高危人群(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疾病的肥胖婦女)中推薦。
此外,腫瘤標志物中,CA-153用于乳腺癌的輔助診斷及治療監測。同時,CA724,對于胃、卵巢、乳腺、消化系統也有輔助診斷及治療監測。
誤區五:化驗指標不一定檢查出胃癌
實驗室化驗指標包括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大便潛血、胃液情況等多個項目,常常在體檢中用來指示胃部的健康情況,那是不是胃癌也可以通過它們看出些端倪呢?
實驗室化驗指標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篩還可以,但如果用這些指標來篩查胃癌,則未免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它們在準確性上還達不到要求。
專家建議:胃鏡最為標準、精確,是篩查并確診胃癌的首選。但胃鏡的費用相對高、痛苦更大,是侵入性的檢查,故如果首次胃鏡體檢的結果是良性,之后每5年做一次即可;但如果體檢結果發現胃部有異性增生(例如炎癥)、萎縮、胃潰瘍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則除了治療這些疾病外,體檢的間隔時間最好為2~3年。
同時,胃蛋白酶原監測,通過血清法,可以成為胃腸鏡檢查前的第一線胃癌篩查方式。同時,CA-724,對于胃腫瘤的輔助診斷及治療監測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