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普外科 /甲狀腺癌

        認識甲狀腺癌

        2018-04-20 18:18 閱讀:6389

        甲狀腺癌并不少見,而且增長迅速。甲狀腺腫,不論甲狀腺功能正常、減退或亢進,以及甲狀腺腺體內有無結節,都有癌的可能,只不過有的概率很高,有的卻很低。很多人因頸部腫物或已經存在多年的甲狀腺腫短期內快速增大而到醫院看病,診斷需要依靠細針穿刺或外科手術獲取細胞或組織進行檢查。

        乳頭狀癌最常見,惡性度也最輕,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見于兒童和40歲前年輕女性。有些年青患者在兒童時期曾做過頸部照光即放射治療。可捫及甲狀腺結節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外。乳頭狀癌生長緩慢,可在甲狀腺內局限數年。病灶可擴散至甲狀腺腺體的其它部位或頸部淋巴結。偶爾也會轉移到肺或骨骼。隨著年齡增大,腫瘤可變成比較惡性的,并可轉化為更惡性的癌。有時患者甲狀腺癌切除后,對側甲狀腺腺體在若干年后出現復發癌。由于許多乳頭狀癌分泌甲狀腺球蛋白,故這種蛋白可以作為癌復發或轉移的一種標記物。

        濾泡癌的惡性程度超過乳頭狀癌。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女性2~3倍于男性,兒童極少見。患者兒童期常有頸部放射治療史,臨床上主要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大。晚期腫瘤侵蝕鄰近組織引起疼痛以及遠處轉移。濾泡癌一般會向遠處擴散,特別是擴散至骨骼、肺、肝等臟器。濾泡狀癌分泌的甲狀腺球蛋白也可用于疾病的隨訪。

        少見的甲狀腺癌如甲狀腺濾泡旁細胞癌,又稱甲狀腺髓樣癌。常在50歲以上患者中發病。惡性程度較濾泡癌高。一般先有甲狀腺堅硬結節或頸部淋巴結腫大,有時也可先發現遠處轉移灶。腫瘤分泌的降鈣素和癌胚抗原(CEA)是臨床常用的診斷及病情隨訪的標記物。由于約1/3髓樣癌具有家族性,累及多個內分泌腺,因此需對家族成員進行篩查。初期徹底的外科切除和術后左旋甲狀腺素治療是必須的。如果病人在甲狀腺全切和局部結節清除術后,血清降鈣素濃度仍持續升高,必須進一步檢查和隨訪直到找到轉移的腫塊。

        未分化癌惡性程度極高,通常見于50歲以后。常發生在甲狀腺腫病史很長的老年患者,甲狀腺腫塊迅速增大,可有疼痛。侵及鄰近組織,引起嘶啞,唿吸窘迫和吞咽因難。腫塊大,而且有壓痛,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頸部淋巴結腫大,也可向遠處轉移。盡管腫瘤病灶可被切除,但效果令人失望。放療和化療對未分化癌也不是很有效。

        甲狀腺淋巴瘤偶爾也在長期患橋本甲狀腺炎的病人中出現,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患者有迅速增大的甲狀腺腫塊應懷疑本病。

        甲狀腺癌中乳頭癌和濾泡癌結局較好、髓樣癌不佳,未分化癌很差,均在3年內死亡。最終結局不僅取決于癌腫類型,也取決于是否進行了充分的治療。

        早期充分的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手術對于乳頭狀甲狀腺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應用放射性碘清除術后殘余甲狀腺組織并治療殘余或復發的病變能降低甲狀腺癌病死率。左旋甲狀腺素合理應用是影響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左旋甲狀腺素將TSH抑制至極低水平,這就去除了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一個主要生長因素。甲狀腺全切術后和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后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升高提示甲狀腺癌復發。盡管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的升高濃度是一個較敏感的指標,但定期甲狀腺B超或MRI或胸部CT可以顯示頸部局部或肺的轉移灶。

        然而,大劑量的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可能帶來一些危險,引發老年患者心絞痛、心跳過快、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和神經質。另外,可使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的風險增加。一個得了小的乳頭狀癌的婦女,盡管癌已經擴散到頸部淋巴結,如果治療正確,她很可能有正常的壽命。同樣癌已經轉移到肺或骨骼的濾泡癌患者也可以高質量地生存許多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常山县| 两当县| 梓潼县| 阳东县| 确山县| 新乐市| 建德市| 涟源市| 高陵县| 苏尼特右旗| 巩留县| 抚宁县| 锡林浩特市| 沙田区| 尤溪县| 万年县| 南陵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孟津县| 梨树县| 霍林郭勒市| 安庆市| 长治市| 视频| 亚东县| 石泉县| 舞钢市| 垣曲县| 黄龙县| 罗江县| 宁德市| 伊金霍洛旗| 图片| 木兰县| 阿拉尔市| 阳谷县| 龙井市| 年辖:市辖区|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