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婆近來總感覺腰背酸痛,人沒力氣,來醫院做了一些檢查,結果骨密度提示為骨質疏松癥,醫生給她開了一些藥,并告訴她這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可是王阿婆回家后并沒有按照醫生的醫囑服藥,因為她心里有顧慮。原來醫生為王阿婆開了“碳酸鈣”,但是王阿婆前幾年得過“腎結石”,雖然已經治愈,但她還是擔心吃了鈣片會再有結石生成。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有王阿婆這樣想法的患者。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雖然過量的補充鈣劑可以增加結石、異位鈣化、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然而至今并沒有證據表明,減少食物中的鈣攝入可預防腎結石的發生。相反,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鈣的攝入量,可以減少腎結石的產生。這是因為,腎結石中很大一部分是草酸鈣結石,而鈣在腸道中與食物中的草酸鹽結合后可以減少后者的吸收,從而降低尿中草酸鹽的濃度,減少腎結石的風險。
同樣,補鈣也不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的風險。膽結石包括膽固醇結石和膽色素結石,其主要成分是膽固醇和膽鹽化合物,而不是鈣。
我國營養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多數居民從飲食中攝取的鈣尚處于機體需要量的下限甚至低于下限,這其中包括那些腎結石和膽結石的患者,他們同樣需要補充一定的鈣劑。我國營養學會推薦老年人每日鈣的攝取量為1000mg,在此范圍內發生高血鈣的可能性很少。當然,對于長期補鈣的患者,我們需要定期檢測患者的血鈣和尿鈣含量,防止高血鈣、高尿鈣的發生。
在后面的就診過程中,王阿婆和我們講出了她的擔憂,經過耐心解釋,她的顧慮終于被打消,開始遵照醫囑服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