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等結節性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有人惶恐,也有人毫不在意。結節,到底是什么?
結節,是一種以非干酪性、類上皮細胞性肉芽腫為特征的、多系統受累的疾病,幾乎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且有一定的癌變風險。得了結節,該注意哪些問題,日常如何預防癌變?
結節發病率快速提高
結節性疾病的檢出率快速提高與醫療檢查水平、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有一定關系,但發病率增加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甲狀腺結節為例。發病率普遍高達18.6%,而在40-60歲的人群中,每2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且男女比例為1:4,女性尤需注意。
即使50-90%的結節都為良性,但甲狀腺癌是我國發病率升高最快的癌癥之一,十年增加了近5倍,已成為城市地區女性高發的第5大癌癥;而肺癌是我國第一大癌癥,肺部結節是肺癌患者特有的特征;乳腺癌又是我國女性的第一大癌癥,乳腺結節病變也是一重要誘因。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都反映了結節發病的上升趨勢。
結節多為良性,但不可掉以輕心
據相關統計,至少50%及以上的結節都為良性,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但若完全不在意,也可能是癌癥的前身。“過度擔憂”、“毫不在意”都不可取。
以肺部結節為例。大家都知道肺癌是我國甚至全世界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預后極差,5年生存率僅為16.1%,而肺部結節對胸部的入侵率高達80-90%,是肺癌患者特有的特征。也就是說,肺部結節病變是肺癌的誘因,且在現實中,35-50%的肺部結節都為惡性,惡性程度并不低。
在影像學上,以直徑來說,>;7mm的肺部結節就應引起足夠的重視,>;2cm的肺部結節惡性率可高達20%,>;3cm的病灶通很可能是惡性病變。
肺結節
以密度來說,在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實性結節中,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易形成肺腺癌,通常由小結節引起;其次為磨玻璃結節,易形成肺鱗癌,高發于男性。
很多人會想,既然結節有癌變風險,發現時切除就好。其實不然,治療結節,因根據個人情況,判斷結節是否有發展為惡性腫瘤的可能,不能盲目選擇“一刀切”。
治療結節,不能一刀切
以乳腺結節為例。乳腺結節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是非腫瘤的疾病。若一發現就立即切除,可能會破壞乳腺結構,傷及血管,甚至增加日后判斷乳腺癌的難度。而且,幾乎所有的結節都存在復發的可能性,低危結節應以觀察為主。
但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低回聲結節”、“占位病變”時,建議咨詢專業醫生,進行復查。如果有15%以上會發展為惡性腫瘤的可能,則不反對手術;如果發展為腫瘤的可能性在25%以上,則建議手術。
檢查、自查,都不能少
結節的可怕性在于可能存在癌變風險,因此,每年定期隨訪體檢、自查顯得十分重要。
體檢頻率
定期隨訪也應根據個人情況,遵醫囑。例如對乳腺結節的患者,30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年進行1次B超檢查;35歲以上的女性可在此基礎上增加鉬靶X射線檢查,每1-2年檢查1次;50歲以上的女性兩者檢查的頻率都應稍高一些;若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更應重視檢查。
一般情況下,發現良性結節后3-6個月需隨診,如果1-2年內沒有太大發展,可降低檢查頻率,每年檢查一次。
自查看五點
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可以在體檢的基礎上,加強自查。
1、看邊界
結節邊界輪廓清晰,良性可能性較大;但若邊界不清,要進一步檢查。
2、看硬度
觸碰時,其硬度似嘴唇的,基本正常;但若硬度似額頭,需進一步到醫院就診。
3、看活動度
結節長到一定程度會與周圍產生粘連,若摸起來比較固定,危險性較大。如果甲狀腺結節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吞咽不適,有可能侵犯了氣管和周圍組織,有壓迫癥狀需手術。
4、看增長速度及形狀
通常,良性結節的生長速度較慢,而惡性結節長得很快。結節長到一定程度時,若出現生姜般的不規則形狀,可能預示惡性。
5、看大小
結節大的不一定是惡性,小的不一定是良性,所以有的時候不能“以大小定良惡”。但若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結節越大,危險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