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論壇上,很多新媽媽都問圍繞“盆底修復”、“盆底肌訓練”的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到底是否真的有需要去醫院進行這項治療?
法國——全球盆底康復領域引領者
在法國,婦女盆底功能康復項目作為公共衛生福利,納入社會保障報銷范圍。每位產婦在分娩6周后的例行體檢時,醫生會推薦到就近的盆底功能康復篩查中心進行盆底肌張力篩查,如果需要預防性治療的,醫生就會開出10次免費的康復治療,同時還提供價值300歐元的家庭康復訓練器材;對于需要進一步治療的婦女,每年提供10次免費治療,同時,還為需要手術病人提供60次的免費康復治療。而法國婦女分娩后的體形康復則為自費項目。盆底肌康復訓練,在法國,就像產前三次大B超一樣,同是孕產過程的一部分,這在法國實施已經超過二十年以上。
自1980年開始由Alain Bourcier引入盆底肌康復訓練以后,使得以性感聞名于世的法國女人,大大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也提高了性生活的質量和快感,陰道恢復到少女般緊致的狀態。
歐美日韓VS中國
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婦,把盆底肌肉評估、盆底肌肉訓練等看為一門產后的“必修課”。然而,在國內,許多媽媽產后患有尿失禁、陰道松弛等盆底問題,卻隱忍不發。
據資料顯示,在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45%的女性在生育之后,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其中,尿失禁是發病率最高和最為普遍的癥狀。據醫學調查,在中國有1/5女性在產后有尿失禁情況。英國也有調查表明,約有63%的女性在產后一個月存在會陰疼痛,有10%的人在產后一年到一年半這種疼痛還在持續,嚴重影響了夫妻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