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地發育、比同齡人矮小或者早早成為了一個“小胖子”……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被這些“成長問題”所困擾。專家介紹,近幾年的寒假、暑假期間到醫院門診咨詢和治療肥胖、矮小、性早熟等問題的人數逐年上升。顯然,這已經成為了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的三把利刃。據研究表明,這三種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發育的問題在近年來有不斷增加上升的趨勢。
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豐富的食物和物質供給,卻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不太了解,甚至有人認為孩子的生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實際上,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和偏差,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治療,將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孩子胖是養得好?
“肥胖是一種病”對于小寶寶胖的態度,中國人一向寬容,甚至覺得是“養得好”的表現。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降不下來的體重所造成的負擔,卻被簡單停留在“美觀與否”的認知層面。國內營養專家明確指出,兒童肥胖已被定義為慢性病的范疇。“中國肥胖兒童青少年的增長速度就像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樣,每年的增長率在8%左右,尤其是在大城市,兒童肥胖的發生率和增長率更高。”如果治療的效果好,那么孩子目前的肥胖問題可以理解為“治愈”;但如果處理得不好,那么肥胖的管理和治療將伴隨孩子的終生。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如睡眠唿吸暫停綜合征(打鼾)、心肺有氧能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高血脂、脂肪肝、糖耐量異常、糖尿病、性早熟、甚至引起成年后的不孕不育,而且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損害。
長高偏方有沒有用?
不跟鄰家孩子比,具體原因要到醫院檢查,孩子過胖還可以通過后期努力解決,但對于孩子的身高,一旦過了生長發育期,一切都已定型,并難以補救。
如何發現自己孩子是否出現了生長發育的問題、要如何補救,是家長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在兒科內分泌專科臨床上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門診咨詢,通常都是問:“跟鄰居/同學們比起來,他的個子似乎一直比較矮小,是不是生長發育上有什么問題?”事實上,除了身高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差距十分大之外,微弱的身高差并不能說明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了問題,必須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判定。例如要排除遺傳因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骨骼畸形等對生長發育造成的影響。而影響身高最常見的內分泌原因是生長激素缺乏癥或分泌不足,可通過正規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檢查生長激素分泌是否正常。
在兒科內分泌專科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會拿著一些購買來的所謂長高偏方問醫生,吃這個有沒有用?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亂相信所謂的偏方。如果發現孩子身高不理想,應該先到醫院咨詢和檢查,看到底是非疾病因素偏矮,還是由于疾病引起的矮小。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矮小,如腦垂體發育不良、甲狀腺功能不足等,要先查出病因再對因治療,孩子的身高就會有明顯的追趕性增長。如果是生長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的情況,經過改變飲食作息等生活調理是不能改善孩子身高的,需要注射生長激素作治療。
性早熟
性早熟是吃出來的嗎?性激素有代謝期,避免長期吃同一種食品。性的話題,許多家長不愿在孩子面前提及。但性早熟卻不可避免地出現在了兒童身上。所謂性早熟,就是孩子過早地(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出現了第二性征,如女孩子出現乳房發育、出現陰毛和腋毛、月經來潮、小陰唇變大;而男孩子表現為睪丸和陰莖增大,聲音變粗、喉結出現等。
性早熟,會影響孩子長個
在家長的認知中,孩子成長的快慢,與營養供給的充足與否有很大關系。與引起家長憂心的矮個子相反,孩子“躥得快”往往使父母感到驕傲,因為這代表著自己的養育是成功的,孩子是健康且優秀的。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除了個別極端的病例外,家長對于孩子個子長得快往往持樂觀的態度,尤其是一些學齡前的孩子長得特別高,父母還很高興。“其實長個就像馬拉松長跑,過早發力沖刺,將可能難以跑完全程而中途退出。”如果孩子比同齡人長得高,而父母又不是高個子,那么有可能是性腺提前發育導致。性激素的提前“造訪”不但會促使孩子“躥個兒”早早地提前了,同樣也會讓孩子的生長周期縮短——正如前面所說的,促使骨骺閉合,并停止發育。最終的結果是,長得比別人早,但最終身高不高。對此,家長也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