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劑量密集化療方案已經成為絕經前乳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
胃癌的癌前疾病是一個臨床概念,是指某些疾病易惡變為胃癌,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殘胃、惡性貧血等,這些疾病在未形成胃癌之前,都是一個獨立的疾病,由于機體內環境和外環境的改變而發生癌變。
1、萎縮性胃炎
低酸和排空時間延長增加了致癌物質的作用。胃癌患者80%-90%伴有萎縮性胃炎,隨訪萎縮性胃炎10-20年,胃癌的發生率為5-10%,有報道,單純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者僅0.2%,但伴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者癌變率為5.4%,胃癌的發生率與萎縮性胃炎嚴重程度及病史長短有關。萎縮性胃炎黏膜功能及結構異常,胃液游離酸減少,胃液細菌增加,使亞硝基化合物合成增加,是引起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2、胃潰瘍
在慢性潰瘍的基礎上發生癌變者占5%,特別是潰瘍直徑超過2厘米者更易惡變,癌變發生于潰瘍的周圍黏膜,這些黏膜在潰瘍活動時發生糜爛,在反復破壞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發生癌變。
3、殘胃
2-6%的殘胃可發生癌變,消化性潰瘍胃大部分切除10年后,最長達30年后,易發生胃癌。
4、胃息肉
胃息肉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及息肉樣腺瘤兩大類,前者與癌的關系不大,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多發性息肉,癌變率高,為6-27%,但有時根據活檢標本區分息肉的類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臨床上一般認為,直徑大于2厘米的息肉、多發性息肉、廣基的息肉有較高的惡變率,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惡性貧血與胃酸缺乏癥易引起胃癌,有人在293例惡性貧血尸檢時發現有胃癌者36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