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艱苦的分娩過程后,產后媽媽大多體虛氣短,是否應該盡早食用大補元氣的中藥補虛、補血、補氣,來促進產后恢復呢?
產后進補不可過急
產后媽媽在產褥期不可立刻大吃大喝,而應該分階段、視身體恢復狀況進補。第一周以排泄、通便、開胃為主;第二周以子宮收縮、補血為重;第三周才開始真正進補。
產后2周內身體各系統還未恢復,對于養分太高、太難消化的食物,身體無法完全吸收,而過多的養分反而會造成“虛不受補”的現象。
產后進補要因人而異
如果想補充一些人參、桂圓、黃芪、當歸等補血、補氣、補虛的中藥,可以將其煲入湯中,但最好是等惡露排凈后,或顏色不再是鮮紅色后再吃,否則可能引起活血,增加產后出血。
桂圓中含有抑制子宮收縮的物質,不利于產后子宮的收縮恢復,不利于產后淤血的排出。最安全的補益方法,是因人而異的,進食中藥或藥食同源的補品最好是經中醫判診后再定進補方案。
產后服用人參可能有害無益
人參的補氣效果是中藥中最強的,產后媽媽為了快速恢復體力,會急于服用人參,其實這是有害無益的。
人參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這些成分能對人體產生廣泛的興奮作用,導致媽媽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應,影響休息,反而不利于精力的恢復。
人參是補元氣的藥物,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的流動,這對于分娩后的產后媽媽十分不利。因為分娩過程中,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服用人參,有可能影響受損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血流不止,甚至大出血。
高血壓或患有妊高癥的產婦服人參后會加重病情;舌苔黃厚的產婦服人參后會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還有部分媽媽會產生“濫用人參綜合征”,表現為血壓升高、體溫升高、煩躁、晨瀉等,少數甚至出現抑郁。
因此,產婦在產后第一周不要服用人參,分娩7天以后,待傷口愈合,可以適當服用一點,有助于體力恢復,但也不可過多,以免導致媽媽和寶寶上火。
最好根據體質來進補
1、寒性體質
特性: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尿頻、量多、色淡,舌蒼白,易感冒。
適用食物:這種體質的產婦胃腸虛寒、手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藥補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2、熱性體質
特性:面紅耳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干,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瘡或痔等。
適用食物:熱性體質的產婦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魚湯、排骨湯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來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25克,煮豬腰湯即可,不會上火。
產后媽媽夏天怎樣飲食消暑?
1.可以食用綠豆湯、西紅柿,也可以吃些西瓜等水果消暑,不用盲目忌口,以避免產褥中暑。
2.多以粥當主食,在做粥時加入豆類(如綠豆、黑豆)、雜糧(如薏米、燕麥)、果蔬(如西瓜皮、苦瓜)、藥材(如荷葉、金銀花、蓮子)等,能加強粥的保健效果,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同步進行。
3.低脂肪優質蛋白多吃點,蛋、奶、魚蝦、豆制品等低脂肪、優質蛋白的攝入量應適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