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跟蹤研究300名母乳和非母乳喂養的早產兒,研究結果顯示,母乳喂養的早產兒在7歲左右時的平均智商要高于非母乳喂養兒8個百分點,喂養時間越長分數越高。
更多的長期跟蹤研究顯示,孩子進行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商就越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差距來自于母乳中有益嬰兒大腦發育的各種營養素,它們對大腦神經細胞、結構和系統的發育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營養學會和各國及世界衛生組織都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可為消化能力還未發育完善的嬰兒提供優質、全面、充足和結構適宜的營養,促進身體器官的發育和成熟。
母乳喂養兒不僅身體更健康,頭腦也會更聰明,這是因為母乳除了向寶寶提供了糖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酸、鐵、鋅、碘、B族維生素等有益大腦發育的營養素,其豐富的含量和獨特的成分為嬰兒大腦神經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糖類 提供有益大腦發育的半乳糖
母乳中的碳水化物中90—95%都是乳糖,乳糖被吸收后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人類大腦神經系統活動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葡萄糖提供;半乳糖則是參與腦組織發育及構成神經系統的重要物質;乳糖是嬰幼兒時期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大腦發育更是不可缺少,母乳中含量豐富的乳糖則能滿足這一需求。
蛋白質 提供有益大腦發育的?;撬?/strong>
母乳蛋白質中含有一種豐富的游離氨基酸——?;撬幔;撬崾翘汉蛬胗變荷L發育必須的營養素。
?;撬嵩趮雰捍竽X中樞神經系統中含量非常豐富,作為神經傳導物質、神經調節物質,?;撬崾菋胗變捍竽X和視網膜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對寶寶大腦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脂肪 提供有益大腦發育的DHA和ARA
以及膽固醇、磷脂、腦苷脂、硫脂、神經節苷脂等。脂肪約占腦固體重量的70%左右,所以,新生兒的飲食當中必須提供好的脂肪才能滿足寶寶大腦發育。
說道有益大腦發育的脂肪酸,首先我們要說DHA。說到DHA,想信媽媽們會覺得特別熟悉,因為各種媒介中??吹铰牭?,跟DHA對應著的詞則是促進寶寶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這確實是真的,脂肪是大腦含量最多的成分,而其中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二十碳四烯酸)是促進腦神經發育的重要物質,DHA是大腦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特別是髓鞘的重要構成部分。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DHA,且吸收率也高,如果持續母乳喂養,寶寶大腦中DHA濃度相對來會比較高,而且喂養時間越長就越高,更有益于大腦發育。
美國學者研究顯示也證明了這一結果:寶寶出生后保持攝入充足的DHA和ARA,到1歲半時相比較為攝入DHA和ARA的寶寶智力發育指數(MDI)高7分,這一比值可以一直持續到4歲。
除了我們熟悉的DHA、ARA外,有益腦部發育的脂肪還包括膽固醇、磷脂、腦苷脂、硫脂、神經節苷脂等,它們在腦部不同區域的含量隨著生長發育不同時期會降低或升高,對于寶寶大腦和神經發育發揮不同作用和功能。
維生素、礦物質 提供有益大腦發育的鐵、鋅、碘、B族維生素
鐵:充足的鐵是寶寶身體和大腦神經發育最基礎的營養物質,長期缺鐵影響神經功能及發育異常;
鋅:鋅是神經因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碘:碘缺乏影響胎兒、新生兒的腦發育,也影響兒童和成人大腦功能,早期碘缺乏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葉酸等對胎兒及嬰幼兒大腦神經組織生長發育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譬如葉酸,有助于腦細胞生長,如孕早期葉酸缺乏可導致胎兒畸形。
其他活性物質 提供有益大腦發育的唾液酸、神經生長因
1、唾液酸
唾液酸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體內,但人腦中的唾液酸含量最高,且含量是內臟的15倍。唾液酸可以與各種物質結合起到各種作用,對于神經系統,則是促進著神經細胞的分化發育和神經再生,還參與記憶和學習功能,對提高學習和認知能力息息相關。
因此,唾液酸是嬰兒期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但嬰兒自身合成能力不足,所以需要外源性攝入,母乳則是新生兒唾液酸的最好來源,初乳和早產兒媽媽的母乳中含量則由更豐富。
2、神經生長因子
母乳中含有各種神經生長因子,可以促進新生兒時期的神經系統發育,有益長大后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科學研究證明,母乳不僅可以給寶寶提供營養,同時哺乳對寶媽也是有極大好處的,哺乳是一件雙贏的事。寶媽給寶寶哺乳,寶寶吃飽喝足身體棒棒,同時也在給寶媽筑起一張天然的疾病防護網,可以趕走各種疾病。
1、趕走乳腺癌
談到這個病,能把女同胞們嚇走半個魂。美國研究指出,給寶寶哺乳會減少 10% 的乳腺癌發生幾率,哺乳每年預計可以減少 5 000 例乳腺癌的發生,其中,減少患最惡性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的幾率達 20%。
懷孕和哺乳是乳腺發育成熟的重要環節,哺乳可以使乳腺導管細胞發生變化,增強乳腺的抗癌能力。在沒生育之前,可以說乳腺是不成熟的,也沒有產乳的功能。直到懷孕生育、給寶寶哺乳后才使乳房真正長大成熟,且驕傲地完成她的使命——日夜不停地產乳。
2、趕走卵巢癌
開篇就列舉了兩個大魔鬼,著實有點嚇人。但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給寶寶哺乳的寶媽可以減少 30% 患卵巢癌的幾率,而哺乳期達 8 到 10 個月的寶媽的患病風險降低得更加明顯。
3、趕走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腺疾病,雖然輕度的乳腺增生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也會給生活質量帶來不小的困擾。而生育和哺乳就可以對乳腺增生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不是很吸引人?
研究證明,給寶寶哺乳的時間達到 6 個月或以上的,乳腺增生的發生明顯減少。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產后寶媽給寶寶哺乳,使產后月經復潮(產后第一次來月經)延遲,從而推遲排卵,減少了性激素對乳腺的刺激,使乳腺細胞有充足的「二次發育」成熟的時間。
4、趕走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子宮內膜長在不應該長的地方(「亂跑」到子宮之外),可導致痛經、不孕及性生活不適等,對生活造成的困擾比較大。
研究發現,哺乳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哺乳期間寶媽體內性激素水平比較低,不利于異位的子宮內膜生長。
因此,提倡寶媽給寶寶哺乳至少 6 個月,使月經復潮延遲,延緩性激素水平的恢復。沒了雌激素的刺激,「亂跑」的子宮內膜就會自行萎縮,間接起到了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作用。
5、趕走糖尿病
美國科學家發現,沒有哺乳或者哺乳期不到 1 個月的媽媽更容易患糖尿病,而那些至少哺乳 1 到 3 個月的寶媽可以減少 50% 患糖尿病的幾率。
哺乳可以提高寶媽體內糖和脂肪的新陳代謝,消耗掉懷孕期間堆積的脂肪。同時,哺乳產婦對胰島素的需求也減少了(胰島素負責降低血糖),因而生產胰島素的胰島 β 細胞可以得到更多休息,使功能得到恢復。
尤其是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寶媽,她們生育之后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更高,而哺乳可以使風險減少一半。
6、趕走心血管疾病
科學家發現,沒有給寶寶哺乳的媽媽與給寶寶哺乳 3 個月或以上的寶媽相比,肚子上的脂肪多了 28%,腰圍寬多了 6.5 cm,顯示出典型的腹部肥胖(大肚腩)。而腹部肥胖是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發病的高危因素。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哺乳每年預計可以減少 14 000 例心臟病的發生。
7、趕走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與自身免疫性有關的關節炎性疾病,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約為 0.5%~1%,而且在女性群體中更容易發生。
最近,東南大學發表的一個大型研究證明,哺乳可以減少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這是因為哺乳可以使體內的某些激素增加,而這些激素有抗炎癥作用,能起到保護作用。
8、趕走產后抑郁
生娃之后焦慮、失眠、心情不好、無精打采……總之就是不開心、不快樂?注意了,如果是這樣那你很可能患上產后抑郁了,嚴重的甚至會自殺或傷害寶寶。
歐美科學家曾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對 145 位媽媽進行測試,發現給寶寶哺乳 3 個月或以上的寶媽,產后抑郁的癥狀明顯減少,證實哺乳可以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
這是因為,給寶寶哺乳對寶媽的精神健康起了保護作用,可以減少那些與抑郁相關的激素分泌和不快樂的情緒。同時,給寶寶哺乳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寶寶和寶媽之間的互動交流,寶媽在哺乳的過程中可以和自己的寶貝進行親密的行為互動,感受寶貝成長的每一個珍貴瞬間,使得心情愉悅。此外,寶寶吃得好了,心情好,睡眠也好,寶寶不鬧,寶媽心情、睡眠自然就跟著好了。
總之,乳房的美,絕不僅僅在于她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哺育生命的內涵,母乳喂養的好處也絕不僅僅是以上列舉的這些。而且,寶爸掙奶粉錢也可以輕松點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