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產時的勞累、出血及子宮內留有創面,加之產后哺乳,使體力大量消耗,身體抵抗力下降。此時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疾病。因此,產后護理十分重要。 孕婦分娩后到生殖器官完全恢復的一段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需6—8周。這段時間俗稱“做月子”。
希望爸爸們要精心照顧好妻子,讓她平安度過這一時期,為了寶寶,為了你們的幸福,因為你愛她就要呵護她,她好你也好,她平安就是你們全家的幸福,陽光寶寶衷心祝您們幸福!
產后媽媽護理的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注意事項
1、分娩后數小時不要吃整個的雞蛋
雖然我國一直有吃雞蛋下奶的習慣,但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后數小時內產婦最好不要吃整個的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力消耗較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會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雞蛋就很難消化,這會增加胃腸負擔。因此在分娩后數小時內,應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2、產后應喝蔬菜湯
很多媽媽產后馬上喝全湯催奶,導致乳腺導管堵塞,乳房脹痛加劇,不利于下奶。產后進補要根據身體狀況,多數媽媽并不缺乏營養,最好先喝些清淡的蔬菜湯,5天以后再喝全湯。另外,產后最初幾天,產婦幾乎都有便秘的困擾。這是由于腸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緣故。所以,順產的產婦從分娩當天就可多補充液體和吃些青菜水果來加以改善。
3、產后三天內可以喝清淡魚粥
產婦在生產完的三天內最好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古代醫家的建議是吃小魚粥,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雞蛋湯、掛面也是好的選擇。二三天后,胃口漸增,才開始進食其他滋補品。但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早晚可喝熱牛奶,每天吃1—2個蛋,然后慢慢再酌加雞、魚、蝦、肉等,蔬菜與肉類要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鈣質、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除了恢復體力外亦有助于乳汁的分泌。注意!產后的一周內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
針對產婦身體狀況的注意事項
什么時候能活動?
產后8小時可以在床上坐一會兒。如分娩順利,產后12小時可以下床、上廁所。產后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4-6小時產婦要排尿
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后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產婦排尿困難,發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產婦盡量起床解小便,實在有困難也可請醫生想辦法,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大便: 產后由于腹壓消失、飲食中缺少纖維素、產婦的臥床都可促成腸蠕動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會陰切口的疼痛使得產婦不愿意作排便的動作,產褥期出汗又多,以上原因均易導致便秘。
故產婦在產褥期應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為主,特別 注意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下床活動,并養成每日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可以口服蜂蜜、香蕉等,以促進腸蠕動;肛門內開塞露也可以使用,緩解大便秘結。
隨時留意自己的情況:產后24小時內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不適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生。惡露會發出新鮮的血腥味,但如果發出惡臭,應立即告知醫生,因為這表示可能感染了。另外,最好在惡露排出期間使用衛生棉或產婦衛生巾 。
及早進行母乳喂養
記得及早給寶寶吮吸乳頭:分娩后半小時內讓嬰兒吸吮乳頭,這樣可盡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利于子宮收縮。第一次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產后第一天可以每1~3小時哺乳一次,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自由掌握。產后第一天,產婦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學習喂奶。多數產婦分娩后頭兩天都還沒下奶,此時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奶水,只要身體健康,每個媽媽都有足夠的奶水。即使奶沒下來,媽媽也要堅持讓寶寶多吮吸,因為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
產后媽媽情緒的調整
大多產婦是初次生寶寶,沒經驗,對于寶寶不了解而產生一種自覺沒用之感覺,如喂奶、換尿片、哭啼等,如缺少了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易引起極度緊張,感到孤立無援,再加上嚴重睡眠不足,會影響產婦產后的情緒,嚴重的會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郁癥狀。
因此,醫護人員在產婦產后要有效地去解決產婦心理上的疑難和解決產后身體上的不適和痛楚,如大小便困難、傷口劇痛等,家人要更加的去關心產婦的情緒波動,也可以請一個有育兒經驗的家人或朋友或月子保姆幫助照顧嬰兒,要讓產婦保證足夠睡眠,從而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不要過早探望產婦和嬰兒:由于剛分娩后的產婦需要靜養以恢復體力,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若來探望,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要給產婦盡量多的時間休息。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產婦及新生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