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腫瘤疾病而言,大家都比較熟悉一些主流腫瘤,例如肺癌、肝癌、鼻咽癌等。但是卻對顱內腫瘤缺乏認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顱內的隱患——綿狀血管瘤。
日前,魏女士突然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右側肢體麻木,家人以為是腦血栓,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經過詳細檢查,結果發現魏女士是因患有一種腦血管畸形——顱內海綿狀血管瘤而出現這些癥狀。經過及時手術治療,魏女士現已康復出院,她和家人都想多了解些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這些畸形血管緊密相貼,血管間沒有或極少有腦實質組織。它們并非真性腫瘤,按組織學分類屬于腦血管畸形。這種癥狀的血管瘤具有的潛伏性,高發人群是剛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嬰幼兒,但是也有中老年才發現的。
這是一種很隱蔽的疾病,患者多因出現頭痛或體檢做影像檢查時才被發現。值得警惕的是,在患有這種疾病的病人中,無癥狀表現的要占總數的11%~44。在此也為患者提個醒,根據醫學統計,在已出現明顯頭痛癥狀的患者中,約有40%在6個月~2年內會出現癲癇、出血及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因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絕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頭痛腦熱”。
對海綿狀血管瘤病人,專科醫師會根據顱骨x線、ct掃描、mri掃描、腦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依據進行確診。
目前臨床上針對海綿狀血管瘤一般采用以下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
基于本病的自然病程,對無癥狀的或僅有輕微頭痛的海綿狀血管瘤,可保守治療,并定期隨訪。
2、手術治療
有明顯癥狀如神經功能缺失、顯形出血(即使僅有1次)、難治性癲癇、病灶增大或有高顱內壓者均應手術治療。盡管部分癲癇能用藥物控制,但手術治療能有效降低癲癇發作頻率,減輕嚴重程度,病人術后能停用抗癲癇藥物。因此對此部分病人也主張手術治療。兒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潛在癲癇可能,是手術的強烈指征。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全切除病變,消除病灶出血風險,減少或防止癲癇發作,恢復神經功能。
3、放射治療
常規放療及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對海綿狀血管瘤的療效不肯定,而且放射線有誘發海綿狀血管瘤的可能。因此僅對位于重要功能區或手術殘留的病灶才輔助放療。目前尚無證據證明放療對控制癲癇有效。
海綿狀血管瘤為良性病變,通過手術治療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和控制癲癇的發作。我院神經外科每年治療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約30-50例,多數病人手術后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或學習。推薦閱讀:口腔潰瘍反復治不好居然拖成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