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肝膽外科 /膽囊息肉

        你了解膽囊息肉嗎?

        2018-05-14 14:00 閱讀:6892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又稱“膽囊隆起性病變”。臨床上所指的膽囊息肉包括有由膽囊炎癥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樣增生、膽囊黏膜細胞變性所引起的息肉樣改變、膽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樣膽囊癌等。膽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惡性息肉之分。良性膽囊息肉分為良性腫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兩大類,其中良性腫瘤性息肉可來源于上皮組織(腺瘤)和支持組織(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則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瘤病、組織異位性息肉等。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與此相比,假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膽囊腺肌瘤則不會發生癌變。

        臨床表現

        膽囊息肉伴隨臨床癥狀包括腹痛、陣發性嘔吐、腹脹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僅在B超查體時發現病變。而大多數患者主要表現為間歇性右上腹不適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個別病例有膽絞痛。

        檢查

        B超、CT、膽囊造影術等。

        診斷

        診斷主要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膽囊造影術等。

        治療

        主要涉及到對膽囊息肉良惡性的判定,從而做到早期發現惡性病變及癌前病變,早期手術切除。

        1.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及手術指征

        (1)膽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學者已認為膽囊息肉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關。小的膽囊息肉(直徑<;10mm),已被發現其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且可以保持許多年不發生變化。對于大的膽囊息肉則提示惡性病變。

        (2)年齡在膽囊息肉患者中膽囊腺瘤及膽囊癌的平均年齡以及膽囊息肉直徑明顯要比非腫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數目、形態單發、廣基的息肉易癌變。膽囊息肉的惡性病變傾向發生在年齡大,單發,大的膽囊息肉。

        (4)合并膽囊結石膽囊癌與膽囊結石之間的關系已比較明確,部分膽囊癌患者可同時合并膽囊結石,結石的長期刺激可促使膽囊上皮細胞增生而引發癌變。因此結石存在增加膽囊癌變危險性。

        (5)伴隨臨床癥狀惡性的膽囊息肉更傾向于伴隨的臨床癥狀。

        綜合以上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以10mm為界)又完全沒有癥狀,則沒有必要手術;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且僅有消化不良癥狀(腹脹、噯氣等),可以保守治療。而具有明顯膽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膽結石,行膽囊切除;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應及早行膽囊切除。而對于息肉直徑<;10mm,并且不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可以觀察,定期行超聲探查。

        2.手術治療

        對于息肉直徑小于10mm、多個、有蒂的膽囊息肉患者,提示病變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首選。而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提示為腫瘤性息肉,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常規行冰凍切片,以明確病理類別。如為癌性息肉,腫瘤局限于黏膜時可行鏡膽囊切除術;一旦腫瘤侵及肌層,就需要行擴大切除術,包括膽囊床肝臟楔形切除,淋巴結清掃。

        膽囊息肉樣病變外科處理上雖然存在不少爭議,但總的來說,膽囊息肉直徑>;10mm,年齡>;50歲,單發,廣基以及合并膽囊結石,已被認為是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可以根據這些危險因素來選取適宜手術的患者。對于直徑<;10mm且無臨床癥狀的膽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聲探查,如發現異常,則行預防性手術切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浏阳市| 伊川县| 县级市| 梓潼县| 蚌埠市| 盈江县| 通化县| 武威市| 克拉玛依市| 监利县| 海南省| 彭州市| 固始县| 治县。| 江安县| 陇南市| 泸溪县| 尉氏县| 鸡东县| 壶关县| 潼关县| 原阳县| 阿拉善盟| 焉耆| 华蓥市| 沂源县| 和林格尔县| 社会| 枞阳县| 旬阳县| 盐城市| 古丈县| 曲阳县| 高密市| 花垣县| 绥宁县| 江门市| 绵阳市| 宁明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