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鱗狀細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 CSCC)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屬器角質形成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發生于老年人,好發于頭皮、面部、手背等光暴露部位,其轉移和惡性程度較低,若發展較快或轉移則預后較差。國內有研究發現,CSCC約占所有皮膚惡性腫瘤的29.4%,略高于BCC的28.0%。
一、臨床分型
臨床上CSCC可分為3型。
①淺表型:早期的丘疹、結節或斑塊,直徑0.5-1.5 cm,表面光滑或角化,有鱗屑,質硬,可伴毛細血管擴張,邊緣高起,觸之可活動。繼續向外生長可呈疣狀或菜花狀,常無明顯自覺癥狀;
②深在型:多數為淺表型繼續向深部和周圍組織發展而來的浸潤性結節或腫塊,較硬,邊緣高起或外翻,中央可破潰形成潰瘍,呈火山口樣,有惡臭的壞死組織和膿性分泌物,基底硬而活動度很小;
③轉移型:發生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質硬,幾乎無觸痛。發生在頭面部的鱗狀細胞癌轉移和嗜神經風險較高且預后差。
二、高危型因素。
1.腫瘤本身因素
具有以下特征的CSCC更容易發生轉移:復發,直徑>2cm,位于耳部或紅唇、面部面罩區、手、腳、生殖器或胚胎融合部位的病損,厚度大于2mm及組織分化較低或侵襲皮下組織(外周神經、血管或淋巴組織)的病損。累及知名神經或累及的神經直徑大于0.1mm的病損預后很差。病理顯示組織分化低。
2.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的病人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CSCC,還顯示出更強的侵襲性,局部和遠處轉移率都大大增加。
3.慢性傷害
紫外線照射過量的人群、患有遺傳性皮膚病(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著色性干皮等)、放療或有慢性皮膚損傷(創傷、潰瘍、燒傷)的病人,發生侵襲性和轉移性CSCC的風險均明顯增加。
一般來說,病損具有兩種以上高危因素的CSCC,稱為高危型C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