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肛門疾病,素有“十人九痔”之說,其中以混合痔居多。近年來國內有人統計,肛腸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為62.88%,其中以痔的發病率為最高,約占所有患病總數的80.98%。
痔的發病原因及病理
一、解剖因素:是人類特有的。
二、感染因素:痔靜脈叢的血管內膜炎和周圍炎導致血管壁纖維化、變薄,致使局部靜脈曲張。
三、排便因素:便秘或腹瀉,對直腸下段、肛管部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血管受壓,肛門直腸靜脈回流障礙。
四、其他。與飲食因素、遺傳因素、妊娠和分娩、慢性疾病、職業和年齡等有關。
痔的定義
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
肛墊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團塊。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疼痛
好發部位——好發于膀胱截石位3、7、11點處,即通常所說的好發于膀胱截石位3、7、11點處,即通常所說的母痔區。
內痔的分期
Ⅰ期:便時帶血或滴血或噴射狀出血,無內痔脫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伴內痔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
Ⅲ期:便時帶血或滴血,伴內痔脫出,或久站、咳嗽、勞累負重時內痔脫出,須用手還納。
Ⅳ期:內痔脫出不能還納,內痔可伴發絞窄、嵌頓。
外痔分型
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結蹄組織型外痔
痔的治療原則
無癥狀的痔瘡不需要治療,如病人出現便血、脫出、或由此引起的肛門瘙癢則需要進行治療。治療的目的在于減輕、消除主要癥狀,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癥狀較改變痔的大小更有意義,應視為治療效果的標準。
如何選擇微創手術
痔的治療不能拘泥于某一方法,應根據肛門直腸局部的檢查情況及全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
單純Ⅱ、Ⅲ、Ⅳ期內痔——PPH、TST、內痔注射術的最佳適應癥
混合痔——可將前述幾種手術方式與外痔切除術或HCPT等相結合
脫出嚴重者——可選STARR、DST 、加外痔切除術。非環狀痔選擇TST,環狀痔選擇PPH、TST(36mm)、加外痔切除術為宜。
痔的預防
1、排便習慣——痔與便秘和排便時間過長有關。克服久蹲看書、看報或吸煙的不良習慣。定時排便的習慣。
2、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素類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酒和辛辣食品;多飲水;無糖尿病患者每日清晨空腹喝蜂蜜水1杯(250ml)。
3、溫水坐浴——每天將臀部泡在溫水中約15分鐘,有助于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
4、肛門保健操
(1)鍛煉腹肌——手扶桌沿,上身直立,連續而有節奏地做下蹲---站立---下蹲動作每次3~5min每日2~3次。
(2)便后操——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干燥,便后先清洗肛門,同時收縮肛門,如此重復20---30次。
(3)睡前操——睡前兩膝跪在床上,兩肘著床,頭低垂,腰部下彎,臀部稍高,挺身收腹吸氣,同時用力的收縮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