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肛門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是肛管和直腸下端靜脈叢曲張和擴大形成的。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因素及解剖結構與男性不同,痔瘡發生有其更多的易患易發因素,尤其是妊娠期間,痔瘡發生率最高。
易發生痔瘡的原因:
1、子宮壓迫:增大的子宮使腹腔壓力增大,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腸蠕動減慢造成便秘。
2、性激素作用:妊娠期絕大多數凝血因子濃度及活性增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易致血栓;大量的孕激素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退,蠕動減弱,使食物在胃腸道內排空推遲,使糞便干結,易致便秘;孕激素、松弛素等妊娠激素,使血管擴張,組織松弛,加重肛墊下移。
3、生活習慣影響:妊娠飲食多數以蛋白質為主,而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腸道菌群對腸內容物發酵的作用減弱,使大便呈堿性、干燥,引起便秘。
處理方法:
1、溫水坐浴,減少運動,多平臥,如果月份過大,下蹲困難,可以側臥熱敷;
2、預防便秘;
3、選擇安全藥物保守治療;
4、中藥坐??;
5、手術,在萬不得已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孕婦作為痔瘡高發的群體,預防痔瘡非常關鍵,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改變飲食結構,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膳食纖維,不要久坐。如果你已經有痔瘡,在你決定要孩子之前,建議你來醫院檢查評估,看看是否要早處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