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研究,發現蘆薈中有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適,對皮膚粗糙、面部皺紋、疤痕、雀斑、痤瘡等均有一定療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為化妝品添加劑,配制成防曬霜、沐浴液等。至于輕度的撞傷、挫傷、香港腳、凍傷、皮膚龜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蘆薈來治療,效果不錯。
現代研究顯示,其葉含蘆薈大黃素、異蘆薈大黃素及蘆薈苦味素等,藥理實驗有瀉下、抗癌作用。蘆薈花性寒,味苦澀,有清熱、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療咳嗽、吐血。蘆薈品種很多,已分類定名的有500種以上。但目前已知有藥用價值的僅十幾種,品種不同,藥效成分和含量有較大差異。
1、不夜城蘆薈
最常見的觀賞性蘆薈,葉片寬而短,比較茂密,鋸齒明顯。藥用價值低,幾乎沒有美容效果,有微毒,不推薦食用或者外用,一般僅供觀賞。
2、庫拉索蘆薈
庫拉索蘆薈,又名巴巴多斯蘆薈,洋蘆薈;也叫美國蘆薈、蘆薈蕃拉、翠葉蘆薈、真蘆薈。庫拉索蘆薈原產于美洲西印度群島的庫拉索群島和巴巴多斯島,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巴巴多斯蘆薈。
我國稱之為翠葉蘆薈,日本叫“蘆薈蕃拉”。其葉汁經干燥獲得的生藥叫“老蘆薈”,為紅色膏體,呈不透明的紅褐色或暗褐色,因此也稱“肝色蘆薈”,載入藥典中。
庫拉索蘆薈,三年以上老葉藥效成分高。葉肉粘膠物質占總葉重的65%~75%,是藥用、保健、美容的主要品種。
3、開普蘆薈
也叫好望角蘆薈、青鱷蘆薈。主產于南非共和國的開普州,其生藥產品稱為開普蘆薈,從葉子取出的汁液干燥成固體,黑褐色或綠褐色,破碎面有像玻璃一樣的光澤,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的琥珀黃色或紅褐色;別稱“透明蘆薈”或“光亮蘆薈”,我國藥典稱其生藥為“新蘆薈”。作藥用時,一般認為品質稍遜于老蘆薈(就是庫拉索的生藥),但各國藥典中都列有,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
4、木立蘆薈
也叫日本蘆薈、木蘆薈、直立蘆薈、木本蘆薈等等;最大特點是植物株高大,莖稈較長,沒有斑點。藥用價值極高,美容功效一般,可以食用,味道極苦,不易多食,根莖有微毒。
5、上農大葉蘆薈
是上海農學院植物科學系植物遺傳育種研究室從庫拉索蘆薈中選出的更適宜保護地栽培的變異品種。它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保護地集約化、產業化蘆薈生產適宜的優良變種,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生長速度快,也適宜家庭栽培。
我國云南元江地區和海南島種植的元江蘆薈和海南大葉蘆薈,也被認為是早年引入的庫拉索蘆薈的變種。這三種與庫拉索原種的區別主要是:葉色青綠或黃綠,白粉不明顯,葉斜展疏散。葉面易生凹凸的病斑病塊、抗病性差。但速生,皮薄,葉肉粘膠提取率高。
6、皂草蘆薈
又名皂質蘆薈、花葉蘆薈。葉汁如肥皂水一樣,十分滑膩;葉片薄,其上花紋和斑點極多。皂草蘆薈未被載入藥典,但被證明外用治療風濕癥效果很好,新鮮葉汁也有一定護膚作用。皂質蘆薈有許多變種,如廣葉皂質蘆薈,主要用于觀賞,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較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對外傷、皮膚病、美容效果好,很少有皮膚過敏反應。葉肉堿性強,內服易引起“燒心”,對潰瘍病治療效果明顯。
7、珍珠蘆薈
又名綾錦須蘆薈、須蘆薈、德國菠蘿,也叫木銼蓮,木銼蘆薈。珍珠蘆薈無地上莖,主要供觀賞用。珍珠蘆薈葉片雖小,但葉片所含多聚糖類的粘膠汁十分豐富,是作自然美容護膚的佳品,效果很好對口瘡、口腔炎、口腔潰瘍治療效果好。
8、中國蘆薈
又稱斑紋蘆薈、又名油蔥,蔑草、龍蔑草、龍角、烏七。中國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學術界稱之為中國蘆薈或華蘆薈。因所含蒽醌類物質較少,是理想的食用蘆薈種。已載入我國藥典,其葉汁干燥品為不規則團塊破碎的顆粒,棕褐色或黑綠色。
據分析,中國蘆薈的葉肉多糖成分含量和保濕性優于庫拉索。苦味淡,適宜護膚美容,通便效果較差,植株抗病性差,葉多有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