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總的趨勢是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可是大眾對胃癌的原因知之甚少,想預防也是無從入手。
胃癌的致病原因主要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類
內因:胃癌家族發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
內因是不可忽略的一大致病因素——遺傳因素。“因為胃癌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調查發現,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和親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胃癌的家族史確實是一個危險因素。”但余江副主任也提醒各位,即使家中曾有親人罹患胃癌,也無需過分擔心。因為這并不意味著上一代人得胃癌,下一代人就一定會得胃癌。胃癌的發生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受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等多種外因共同影響。
外因一:長期飲食過燙或增胃癌發病率
外因主要包括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不良的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生物因子。其中,進食過燙的食物是物理因素中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總是講究食物應趁熱吃,湯要趁熱喝等等,但這或許是導致中國人胃癌發病率并外國人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長期進食過于粗糙,或過熱過燙的食物,會損傷或燙傷食道黏膜上皮,使之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問題,一旦長期受損則容易發生癌變。換句話說,長期吃過熱的東西,可能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外因二:煙酒常刺激,易罹患胃癌
外因還包括煙酒等等。人在抽煙時,尼古丁不僅會進入肺,同時也會隨著消化道進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縮、痙攣,使胃黏膜出現缺血、缺氧癥狀。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胃部潰瘍,從而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酒在宴席中必不可少,而適量飲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長期或一次大量飲用烈性酒,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同樣有可能導致胃癌。
外因三:水楊酸類藥物易引起胃黏膜病變
除了煙酒的刺激外,某些特殊的藥物也有可能誘發胃癌,例如水楊酸類的藥物——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若胃黏膜處于充血、水腫、點狀出血與糜爛狀態時,一旦誤服或使用這些藥物,輕則可能會加重胃黏膜的損傷,使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癥狀加重;重則引起胃潰瘍和不易察覺的消化道出血。所以,即使是藥物切勿不能亂用,需謹遵醫囑。
外因四: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胃癌有一定關系
而生物原因主要指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的一種螺旋狀細菌,而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檢出率高的地區,胃癌的發病率也高。這說明幽門螺桿菌的發生、發展確實跟胃癌有一定關系。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罹患胃癌。所以是否需要殺滅幽門螺桿菌仍需醫生經過對病人病情的全面考慮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