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度驟降了不少,爸爸媽媽又開始操心寶寶保暖的事情了~秋季是季節交替的時候,氣溫不恒定,一天中溫差較大,孩子活動量大,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現早晚受涼、中午受熱等情況,兒童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弱,從而引發發燒、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療不及時,極有可能發展成為氣管炎、肺炎。
寶寶如何才能招架得住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寶寶保暖要注意哪些問題?
1、頭頸部一歲一下的寶寶由于頭發還不多,在室外寒風會容易侵襲到寶寶的頭部,便會引發受寒感冒。
保暖貼士:因此,在外出時,寶寶應該有一頂自己的保暖的帽子,護住頭部的溫度。頸部也是需要保護的部位,外出時還需要給寶寶護住頸部,媽媽可以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圍巾,或者高領的衣服保護寶寶的頸部。
2、腹部一兩歲的孩子多肚腩大大,褲子容易往下滑;而在爬行、父母抱、做游戲等過程中,孩子的上衣可能被撩上至胸腹部。小肚子受涼易損傷寶寶脾胃功能,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
保暖貼士:天冷時給寶寶24小時戴上肚兜,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睡覺的時候如果怕寶寶容易蹬被子使肚子著涼,媽媽不妨把寶寶放在睡袋里,這樣就暖和多了。另外,內衣也是寶寶保暖必備的單品哦!
3、背部背部保暖不要過度,如果因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反而容易受風,引起感冒。所以,根據寶寶背部冷熱決定穿衣是媽媽們需學會的穿衣法則。
保暖貼士:天冷的時候,在寶寶進行運動之前,給寶寶后背墊上一塊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寶寶運動中產生的汗液,都會吸收到毛巾中。
4、足部要知道寶寶腳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溫能力很差,做好寶寶雙腳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雙腳保暖:很多家長還錯誤地認為寶寶的襪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襪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濕,大量的水分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由于少了空氣這種極好的隔熱體,襪子潮濕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反射性地引起唿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5、手部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如果手著涼,極易導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唿吸道黏膜血管收縮,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引發唿吸道感染。
保暖貼士:經常給寶寶搓手能夠加速血液循環,能使寶寶雙手變得更暖和。
冬季防病貼士
細菌性痢疾
簡稱菌痢,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想解大便又解不出的感覺)、膿血樣大便,伴有發熱。中毒型菌痢急性發作時,可出現高熱、抽搐、休克、唿吸衰竭等癥狀。
預防措施:預防的關鍵是防止“病從口入”。應注意飲食衛生、積極滅蠅、保持室內外清潔衛生。要培養寶寶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類蔬菜瓜果、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等衛生習慣。
秋季腹瀉
腹瀉通常起病急,發熱常在38℃~39℃,發病初期常伴有嘔吐、腹痛的癥狀,大便次數增多,甚至一天幾十次,為水樣或蛋花樣,大一點的小兒可感覺到解大便時呈噴射狀。一般糞便沒有特殊腥臭味,也沒有黏液膿血。由于頻繁的腹瀉以及嘔吐、食欲不振,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現象。
預防措施:秋季腹瀉是通過糞便傳染的,預防的方法同細菌性痢疾。
感冒
一天之中溫差較大,往往是早晚涼爽,中午悶熱,如果不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會造成涼熱不均,易患感冒。
預防措施:主要是注意天氣冷暖變化,穿衣要根據氣溫加減,既要注意保暖,又要避免因過熱出汗而著涼感冒。同時應結合寶寶活動量的大小,及時適當地增減衣服。平時還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鼻出血
氣候干燥,小兒的鼻腔黏膜薄嫩,淺表血管豐富,容易因干裂或挖鼻孔而導致鼻出血。
預防措施:多給寶寶吃一些梨、藕等有潤燥功效的蔬果,還可以在鼻腔內壁涂抹一些金霉素、紅霉素軟膏,保持局部黏膜潤滑,防止干裂出血。
蟲咬性皮炎
由于昆蟲種類的不同和機體反應性的差異,可引起叮咬處皮膚的不同反應。一般為紅色水腫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皰,黃豆大小,好發于暴露部位和腰的周圍。
預防措施: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避開蚊蟲聚集的地方;外出旅游或在接近草木的地方游玩時,盡量減少暴露部位,穿長衫長褲,必要時扎住褲管;涂抹一些防蚊蟲叮咬的藥膏、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