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冷熱交替的季節。經過夏天的酷暑之后,人體會因長時間的暑氣耗氣傷津,機體容易陰陽失調。
冬季氣候干燥,也是各種皮膚病的高發期。皮膚瘙癢癥、濕疹、銀屑病、面部過敏性皮炎等皮膚疾病困擾著很多人。
冬季皮膚病高發的主要原因
原因1:
冬季到來,天氣轉涼,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下降,暴露部位水分容易丟失,同時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減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減退,使皮膚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著減少,使皮膚變得干燥,出現皸裂、脫屑、瘙癢、皺紋加重,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以及銀屑病癥狀加重。
原因2:
氣溫變化較快,易導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細菌、真菌或者病毒,患帶狀皰疹等皮膚病。
原因3:
皮膚是人體的健康衛士,每當季節發生變化時皮膚首先受到傷害,秋天是氣候變化較大的季節,北方:秋風起,氣溫低,雨水少,空氣干燥。南方:陽光強烈,多雨潮濕,昆蟲活動猖狂,注意適應變化環境,保護好皮膚,避免皮膚復發和發生。
下面介紹秋季常見的幾種皮膚病的防治。
1、皮膚瘙癢
這種皮膚瘙癢往往從初秋雨水減少就開始,中老人發生較多,由皮膚分泌油脂減少,皮膚干燥,裂紋,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發生瘙癢。
預防:
秋后就要注意皮膚保濕,減少洗浴次數和浴液使用,根據個人情況浴后外用潤膚乳。瘙癢時避免搔抓,外用藥物止癢,防止繼發皮膚病的發生。
2、濕疹
其發生原因復雜,多種多樣,有些是與季節變化有關,不少濕疹一到秋季就發生,形態也多種多樣,初起為急性,為紅斑、丘疹、水皰等。治療不及時可以轉成亞急性或慢性。
預防:
對于每到冬季容易發生的濕疹要注意尋找原因,如干燥、寒冷、接觸某物過敏引起的就要改變不利于皮膚的環境去除過敏原。
治療:
濕疹治療最好在急性期就治愈,根據皮損的疹形,選擇合理的藥物。此時最好就醫請醫生根據皮損情況用藥。亂用藥可能加重病情。
3、蕁麻疹
其病因也復雜,多種因素可引起,其中因氣溫變化引起寒冷性蕁麻疹就是秋季多發的特點——皮膚遇冷風團發作,變暖后風團消退。
預防:
有此毛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風、防寒,注意保暖。
4、銀屑?。ㄅFぐ_)
有大部分病例,有明顯的季節性,秋后復發的明顯增多,新發的銀屑病也因秋天氣溫變化著涼感冒、扁桃體炎等誘發。有統計發現寒冷地區銀屑病發病率明顯高于溫暖地。
預防:
銀屑病病人在寒冷季節注意預防感冒,扁桃體炎的發生。有條件可以過遷徙生活,秋后去溫暖潮濕的南方居住。
5、魚鱗病
是一種遺傳性皮膚病,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因多汗,潮濕皮損變得不明顯。秋后天涼,出汗少,空氣干燥,魚鱗病皮損變得明顯,魚鱗樣外觀,也可出現皮膚瘙癢,脫屑。
預防:
注意皮膚保濕,減少洗浴次數,少用或不用浴液。洗后涂潤膚乳、膏。
6、紅血絲
寒冷氣候容易讓臉部血液循環受阻,容易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爆裂,導致可惡的紅血絲。角質薄和角質受損是肌膚敏感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應努力保養維護角質不受傷害,清潔都不能過度。
在冬天干燥的季節,紅血絲肌膚更容易缺水干燥。
預防:
應該日常保養中加強保濕,除了使用保濕成分的化妝水,還要定期做保濕面膜。
冬季季節保養皮膚
冬季季節保養皮膚可從保濕、防曬、飲食等方面展開。
1、保濕
人體皮膚表面有一層保護性的脂肪膜,秋季皮膚干燥,洗澡的次數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少用肥皂等堿性強的清潔用品,防止這一層脂肪膜受損,皮膚的防護功能減弱,變得更加干燥、容易過敏,可選用一些含有護含油脂的護膚品,如冷霜等。
2、防曬
冬季的紫外線不如夏季強烈,SPF值一般15%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及時補妝。
3、飲食
在飲食上,冬季皮膚的養生原則是養陰清熱、潤燥之癢,可食用梨、蘋果、香蕉、葡萄、銀耳等水果,以補充機體適應干燥皮膚所需的維生素和營養,在中醫上,可食用蓮子、山藥、扁豆、百合、沙參等益氣養陰的中藥煮粥;盡量避免食用魚、蝦、蟹、辣椒等易過敏或刺激的食物,不喝濃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