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兒精神科 /自閉癥

        很實用的“家庭訓練七步法”

        2018-06-15 15:45 閱讀:7829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家庭訓練對自閉癥孩子的進步至關重要。家庭訓練該如何正確進行呢?今天和各位媽媽分享在家庭訓練中如何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七個基本步驟,我們暫且叫它“家庭訓練七步法”。

        第一步:努力去理解孩子在用“問題行為”表達什么意思    (目標:讀懂孩子的行為)

        1.下面的語言表明孩子感到困惑,需要大人的幫助:

        (注: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孩子的行為語言,而且是家長認為有問題的行為。以下同)

        (1)這對我太難了些;

        (2)這個令我困惑,理解不了;

        (2)我記不得自己該干什么了。

        2.下面的語言表明孩子想要從當前的情景中逃避:

        (1)我不喜歡這個,我不想干了;

        (2)這個情景對我過于刺激了;

        (3)我需要一些個人空間。

        3.下面的語言表明孩子希望保持同一性、可預測性和常規性:

        (1)我對這些新的活動感到受不了啦;

        (2)我希望凡事和之前保持一樣;

        (3)我不想停止我正在做的事情;

        (4)我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4.下面的語言表明孩子意欲接觸某個事物,或者和某人發生社會性交往,但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1)把那個給我;

        (2)我感到無聊,想引起你的關注;

        (3)我想和你一起玩。

        第二步:考慮如何來改變孩子目前所處的情境,減少他發出上述語言(問題行為)信息的可能性。

        1.如果孩子表達了他的困惑,表明了他對情景理解的困難,你要考慮如何能夠使他所處的情景更加易于理解,更加具體,或者更有預測性。比如,你或許應該簡化教學內容,把教學語言進行重復表述或者加以簡化,或者提供一些視覺輔助。

        2.如果孩子表達了某種不愉快心理狀態,就要去修補情景中讓他不安的因素。

        3.如果孩子表現出壓力過大,意欲躲避,就應該考慮避開此類情景,或者減少呆在這種情景下的時間。

        4.如果孩子在活動轉換方面有問題,一定要事先暗示接下來的活動內容將會有怎樣的改變。

        5.如果孩子表達了要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愿望,一定要給他提供豐富的社會性活動機會。要觀察其他孩子在你孩子發起恰當的交流請求時,他們是否會做出正面的響應。如果你的孩子被忽略了,要考慮一些方法能夠便于其他孩子做出更多正面的響應。如果你的孩子想得到一個想要的東西,但凡可能,都要想辦法讓他得到;或者設計一個方案,讓孩子首先完成一件他不是非常喜歡的活動之后,再讓他得到。

        第三步:如果孩子的確有要表達的東西,就要想辦法讓他用更加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要求和愿望。

        1.如果孩子被作業所困而發出尖叫,要教會孩子用舉手、搖鈴、在座位上側身坐,或其他非語言的行為來表達他需要幫助。

        2.如果讓孩子擺放桌子到時候,他要咬自己的手,那么要教孩子學會說“我需要別人幫我一起做。”

        3.如果孩子感到壓抑而想逃離的時候,孩子會打人,那么就要教孩子學會說“我不喜歡這里?!?/p>

        4.如果要求孩子關掉電視,準備上床睡覺的時候,孩子要哭鬧或者敲打家具,那么就要教孩子學會說“在穿上睡衣之前,我想看完這個節目?!?/p>

        5.如果孩子把拍拍其他孩子作為發起交往的手段,那么就要教孩子說“我也來玩好嗎?”

        第四步:練習新的交流方式

        1.給孩子示范更加合適的短語或者非語言信號,讓他能夠用來表達要求和愿望。

        2.在某種需要孩子該怎么說怎么做的情景到來之前,首先讓他練習新的短語或者行為。

        3.在這個情景中,提醒孩子要運用剛學的新短語和行為。

        第五步:向孩子展示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以此來對他做出獎勵。

        1.當孩子要求幫助時,馬上幫助他;(注意一個要點:“孩子需要幫助”和“孩子要求幫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p>

        2.當孩子要求離開某個情景的時候,馬上讓他稍微休息一下;

        3.當孩子想讓你關注他的時候,停下你手頭的事,給他一些時間和他在一起。

        第六步:務必要讓孩子領會到,問題行為不再能夠讓他的要求得到滿足。

        讓你的孩子除了用你已經教過的、恰當的新方法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能夠讓他的要求得到滿足。無論何時出現問題行為,都要忽略,但是要為他新的交流方式提供適當的提示。

        第七步: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策略

        1.建立一套具體的規則,始終用一致的方式加以強化。

        2.務必要讓孩子明白他接下來該怎么做,可以用書寫的形式,甚至是圖片解釋的形式。用圖片來描述完成一件任務的步驟。

        3.把你對他的要求用“你該怎樣做”的形式,而不是用“你不要怎樣做”的方式來提出。比如“把雙手放在膝蓋上”,而不是“不要敲?!边@樣能使你的命令更加明確,以免顯得嘮叨羅嗦。更重要的是,這樣能使孩子牢記今后該采用怎樣的正確行為。

        4.幫孩子建立起早晨和晚上的活動常規。需要的話,把這些常規用語言或者圖片加以概要描述。這些活動都要有明確的邊界,可以用定時器或者視覺暗示的方式,清晰地表明活動的開始和結束。要給出具體的暗示來表明活動行將結束。

        5.用孩子偏愛的活動來獎勵他完成不是很喜歡的活動。

        6.通過明確的規矩來限制孩子沉湎于無意義的活動中。比如孩子每天晚上都就他喜歡的話題,向你提三個問題。

        7.每天不同時間的活動策略

        (1)早上:試用一些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平靜地從睡眠狀態過渡到活動狀態,是非常有益的。

        (2)晚上睡覺前:建立睡覺前的活動常規,比如定時上床,做一些同樣的睡前活動,是非常有好處的。在睡覺時間到來之前,給孩子足夠的事先提醒,可以采取倒數的方式(比如30分鐘、20分鐘)。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要給他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睡前閱讀。

        8.教孩子社會性能力的原則:

        (1)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2)給出一些規則,比如“開始談話的時候,要保持眼神接觸”。

        (3)把復雜的行為分解為多個步驟,有開始、中間步驟和結尾。

        (4)采用視覺提示,比如用雙向的箭頭來表示輪換活動,或者有來有往的談話活動。

        (5)幫助孩子完成活動轉換。

        (6)提供書面的活動時間表。

        (7)在每個活動中運用可預測的常規性內容,比如開放式的討論、集體活動、角色扮演游戲、吃快餐、說笑話和說再見。

        (8)動機激勵:

        確立現實可行的目標,對孩子達到目標給予獎勵。

        (9)泛化:

        在家長和治療師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關系;

        在機構訓練時間之外,要完成機構的“課外作業”,比如讓孩子給另一個小朋友打電話,在電話里交談一會兒。

        外出到一些社會場景中讓孩子練習學到的技能,比如在餐館里交談。

        社會性的肢體語言:恰當的眼神接觸、保持恰當的社交距離、音量和面部表情。

        附:非典型訓練項目

        1.友誼能力:和他人打招唿,加入一個活動小組,體驗輪換、分享、協商和妥協,遵從集體規則,理解好朋友的品質。

        2.對話能力:開始、維持和結束一個對話;輪換著說話;做出評述;向他人提問;表達對他人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話題。

        3.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情:表達同情,理解他人的觀點,處理不良情緒。

        4.社會問題解決和對待矛盾沖突:如何對待別人說“不”,如何對待被捉弄,被排斥。

        5.自我意識:了解自閉癥譜系障礙,個人努力,和他人獨特的差異,自我接納。(注:適用于12歲以上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甘谷县| 延寿县| 宝应县| 洪雅县| 招远市| 巴林左旗| 韩城市| 格尔木市| 崇阳县| 宝鸡市| 壤塘县| 佛学| 南华县| 合江县| 巨野县| 镶黄旗| 和林格尔县| 昆明市| 邵阳县| 卢湾区| 绥德县| 邵东县| 鄂州市| 密云县| 宣汉县| 芮城县| 临高县| 舟山市| 三穗县| 阿拉善右旗| 武夷山市| 兴仁县| 塔城市| 朝阳市| 沈丘县| 雷州市| 綦江县| 嘉黎县| 江口县| 茂名市|